新加坡公司稅務申報流程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

2020年12月26日   •   3萬次閱讀

隨著RCEP的簽訂,中國產品全球化的趨勢更進一步,對外貿人而言,離岸公司在自由結匯,稅務籌劃,品牌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大陸和香港聯合反洗錢政策的實施,香港銀行開戶前所未有的困難,新加坡公司逐漸成為新老外貿人的首選項。

與香港一樣,新加坡公司也需要每年按要求進行稅務申報。雖然稅制和香港相似,但申報流程又比香港複雜,為減少申請人的困惑,在此做個分享。

簡單來說,新加坡公司的稅務申報分為預估應稅收入申報和實際稅務申報兩個核心步驟。

一、預估應稅收入申報

Estimated Chargeable Income預計應稅收入,即ECI,有時也被稱為預估稅。是在新加坡註冊的所有公司都必須在其會計年度結束後的三個月內提交的,會計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稅的預估金額(有特殊許可的公司除外)。

新加坡公司會在當財年結束前1個月,收到新加坡稅務局(IRAS)發出的預估應稅收入表(ECI)。會計年度結束後的3個月內,將填寫完畢的預估應稅收入表格(ECI)提交新加坡稅務局,完成預估應稅收入申報工作。

ECI適用於所有在新加坡開立銀行帳戶,且有資金往來的新加坡公司。

二、正式稅務申報

11月30日,是新加坡公司每個年度進行實際稅務申報的最後期限(網上報稅的申報截止期為12月15日)。

新加坡公司進行實際稅務申報有三種模式,申報方式主要依據公司規模和營業收入來劃分,對申報信息和資料支持的要求按以下順序由低到高:

1)微型公司(年營業額在20萬新幣以下)填寫From C-S(Lite)表格;

2)小型公司(年營業額在500萬新幣以下)填寫From C-S表格;

3)普通公司(年營業額在500萬新幣以上)填寫From C表格;

小型公司和普通公司較為常見。

小型公司

主要是公司年營業額在500萬新幣以下的公司。

適用於小型公司的From C-S相對於From C表格簡單得多,內容是From C表格的二分之一。

此外,填寫From C-S表格的公司也不需要主動提交財務報表,公司核心財務數據將在表格里直接體現。相關財務資料在公司存檔備查即可,這一點有效降低了新加坡小型公司的稅務工作成本。

不過,From C-S只適用於以17%的現行企業所得稅率計算應納稅收入的新加坡公司;且不適用於在稅務申報財年申請過結轉當年的資本準備金/虧損、申請過集團稅收減免和投資補貼的公司。

普通公司

營業額超過500萬新幣,和不符合以小型公司方式進行申報的新加坡公司,則通過From C報稅表進行稅務申報。

相對於From C-S報稅表,From C報稅表要複雜一些,內容是From C-S的約兩倍,總共有7頁,內容包括財務報表、稅務計算及其他內容。

採用From C報稅表的新加坡公司,提交稅表時還需同時附上如下資料:

經審計/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

稅收計算和支持時間表;

表格IRIN 301(有關收入和扣除額的補充信息);

詳細的損益表;

包括集團稅收減免申請表在內的各種索賠申請表;

司馬移小結:

如果公司規模不是很大,新加坡公司進行稅務申報時提交的資料相對香港簡單得多,股東的時間成本和合規負擔都小得多。且採用分級申報的方式,營業額在500萬新幣以下,500-1000萬新幣的新加坡公司相對於香港公司而言,都能享受到簡化申報帶來的好處。

但因多重分級,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度比香港更高,選擇專業的公司註冊和維護代理就越發顯得相當重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