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賞析 新加坡,東南亞獅城

2021年11月08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的簡介

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是東南亞的熱帶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南口,北與馬來半島(馬來西亞)隔柔佛海峽有長堤相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相望,海岸線長193千米。新加坡是以新加坡島為核心(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面積達587平方千米),以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的島國,陸域面積728.6平方千米(約為中國香港特區的三分之二大小),首都新加坡市(華僑稱「星洲」或「叻埠」)。

新加坡的人口是568.6萬,其中公民及永久居民404.4萬。華人占新總人口的74%左右,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等。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居民信仰繁雜,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等。

新加坡的自然

新加坡地勢低平,西部、中部是丘陵,東部及沿海為平原,平均海拔15米,最高點是武吉知馬山海拔163米(一說177米)。由於地形所限,河流較短小,又因缺水問題困擾,故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新加坡作為熱帶海島城邦,人口密集、地域狹窄,降水雖多,流失頗大,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國家)。

新加坡的緯度近乎0°,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熱帶雨林氣候(一說為熱帶海洋性氣候,高中階段多統稱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濕熱)。其年均溫在24℃—32℃之間(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年均降水量2345毫米。其中,年末至次年初(11月—次年3月)左右為雨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不穩定,下午多雷陣雨,溫度略低;6—9月,控制該地的西南風最為乾燥(季風交替月,即4、5月及10、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

新加坡的歷史

由於地形輪廓勝似獅子,故今日新加坡的國名是梵語(或即馬來語——馬來語中含有大量梵語藉詞)「獅城(Singapura)」的諧音,「新加」是「獅子」,而「坡」則有「島」的含義。在明朝時,中國稱之為「淡馬錫」——爪哇語中「海(城)市」之意。

公元8世紀,該地屬室利佛逝王朝(即三佛齊王國)。其後,多為馬來亞的一部分(18、19世紀,隸屬於馬來柔佛王國)。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開始在新設立貿易站。1824年,新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

二戰中,新加坡遭到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將其從馬來亞分出,劃為直屬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現自治,成為自治邦,但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宣布緊急狀態等權力。1963年9月,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新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大英國協成員)。

新加坡的社經

新加坡是新興工業化國家,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交通發達,設施便利)。該國系外貿驅動型經濟(即對外貿易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中、美、日、歐和周邊市場。2020年,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340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98萬美元。

新加坡的自然資源匱乏,但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主要得益於其扼守能源通道的特殊位置。此外,新的製造業(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藥、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等)和建築業較為發達。其農業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用地占國土總面積1%左右),絕大部分糧食、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

除傳統工農業外,新加坡的服務業(如金融服務、旅遊服務等)系經濟增長的龍頭。其中,發達的旅遊業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遊客主要來自中國、東協國家、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聖淘沙島是新加坡最大的旅遊度假勝地,具有眾多旅遊設施(景點),如珊瑚館、紅樹林保護區、魚尾獅塔等。

浙江2021屆高三三校第一次聯考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新加坡平均海拔約15米,最長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洪澇災害頻發。從1970年開始,新加坡大規模地將天然河流(如圖中甲處)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統。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躍、美麗和乾淨的水計劃」,將河流修復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麗的濱水環境。下圖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甲河修復前後景觀。

(1)分析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4分)

(2)說明將甲河修建為混凝土河道對防禦洪澇災害的作用。(3分)

(3)指出將甲河修復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積極作用。(3分)

答案與解析

(1)分析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洪澇災害頻發的原因。(4分)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降雨豐富,多暴雨;(1分)地勢低平,排水不暢;(1分)地面硬化面積擴大,雨水下滲量減少,匯水速度快;(1分)海潮頂托。(1分)

【繼續滑動查看】

解析:注意,該題的重點不是「20世紀60年代」的洪澇,而是在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統修建前的洪澇災害頻發。因此,我們只要結合新加坡的自然地理環境(如赤道附近,「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富;地勢起伏小,水流不暢;海島地形,四周海潮頂托作用強)以及人文地理環境(「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積擴大,導致雨水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量增大)即可。

(2)說明將甲河修建為混凝土河道對防禦洪澇災害的作用。(3分)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將彎曲的天然河道改造為筆直的河道,(1分)混凝土河道對流水阻礙小,提高水流速度;(1分)拓展河道寬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禦洪澇災害。(1分)

【繼續滑動查看】

解析:根據圖文材料,我們可知原先的河道彎彎曲曲且較為狹窄,易導致水流緩慢及排水不暢。筆直、寬敞的混凝土河道,對流水的阻力小,既可以提高水流速度,又可以加大泄洪量,有效防禦洪澇災害。

(3)指出將甲河修復為蜿蜒的天然河流的積極作用。(3分)

左右滑動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增加城市生物多樣性;(1分)凈化水質;(1分)營造濱水景觀,提升了河流景觀品質,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空間。(1分)

解析: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社會矛盾下,甲河的形態不斷改變。21世紀初,甲河流修復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麗的濱水環境,這就是重新賦予了該系統「天然濕地」的作用:調節氣候、凈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利於科教旅遊等。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15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