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宣布將於明年1月8日重開國門。圖為今年9月的山東煙台機場,兩名機場人員身穿全套防護服裝執行相關工作。(法新社)
作者 李國豪
繼大幅鬆綁國內防疫措施後,中國周二(27日)又進一步宣布自明年1月18日起「大開國門」,屆時,
入境中國的旅客只需提供行前48小時的核酸檢測結果即可免隔離入境,入境後不必再做檢測;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也將「有序恢復」。
消息宣布後,當地各大旅遊平台的搜尋量瞬間暴增,明年農曆新年出國旅遊的相關搜索一時大熱。
這是否意味著,作為疫情前不少國家旅遊業的重要支柱,中國遊客潮不久後將捲土重來?全球旅遊相關行業的「最後一塊拼圖」將就此到位?
尤其在新加坡,疫情前中國遊客更是我國實至名歸的旅遊大戶。
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中國的訪客達363萬人次,冠絕其他國家。
然而「不期不待,不受傷害」,或許才是目前最務實的心態。
畢竟從政策面及中國民眾的旅遊意願來看,這塊最後拼圖雖早晚終將歸位,但時間卻未必是在近期。
政策方面,中國當局的最新宣布為1月8日起「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但即使1月8日後中國人真的能出國旅遊,他們會有多大的出遊意願,也還是未知數。
首先,中國當前疫情嚴峻,專家也預計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進一步達到高峰。如此情況下,多少人會有心思出國旅遊?
長達三年近乎「與世隔絕」的清零狀態,也讓中國與國外的航班數量需時恢復,如今機票價格也需時間下滑至相對合理的水平。
也有專家以新加坡經驗分析,即使全面開放,人們應會觀望一陣子才選擇出行,因此中國遊客的「報復性旅遊」預料要到明年第二季才會初見端倪。
有沒有錢旅遊亦是另一不可忽視的因素。中國清零三年,部分失業或收入受影響的中國民眾恐怕得花費一些時間,才能累積足夠的「出國資本」。
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本月6日公布的一份中國消費者調查就顯示,有51%受訪者表示,即使中國大陸重新開放邊境,他們也會把出國旅遊推遲幾個月至一年多不等,且一開始會以短程旅遊,如香港為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攜程網等旅遊平台公布的數據,
日本、泰國和韓國才是中國網民心目中的「Top 3」,排名第五的新加坡雖擠入十大,但未入三甲。

中國遊客在疫情暴發前是本地的旅遊大戶。(海峽時報)
乍喜還憂?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重開國門,旅遊業者引頸長盼,但也有一些國家表示擔憂。
其中,中國網民熱搜第一名的日本就火速祭出了針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
日本政府(27日)宣布,從12月30日起加強對從中國入境人士的防疫措施,具體內容為從中國大陸及過去七天內去過中國大陸的所有入境人員,統統都得接受入境檢測。
此外,日本當局還準備限制中國航班增加的班次,往返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飛機也只能使用日本的四個指定機場。

剛在今年10月開放國境的日本宣布將對中國旅客採取特別防疫措施。(路透社)
美國據報道也正考慮加強對中國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稱:
「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與民間的疫情信息存在較大出入,很難掌握詳細情況,導致日本國內的擔憂加劇。」

中國官方通報疫情數據與當地醫院及殯葬場所的實際情況宛若平行世界,因而備受質疑。(法新社)
除了美日兩國,韓國、馬來西亞、台灣、義大利和印度等地也陸續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不同程度的較嚴格入境措施。
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各國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 無論如何,新加坡並未加入收緊中國旅客入境要求的行列。
新加坡衛生部前天(28日)強調,我國對中國入境旅客的邊境措施維持不變。這麼做的理據是:
「中國目前對離境旅行仍實施管制,出境人員需正當理由才能出國,例如求學和商務。」
但當局也強調,會密切留意全球冠病情況,必要時做出調整。
泰國及印尼當局亦表明,他們對中國開放國門並不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