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新加坡的教育,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雙語教學制度。雙語教學不僅成就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才資源,還造就了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的優秀競爭力。
在新加坡雙語教育的進程下,新加坡人從小開始就必須接觸兩種語言,最為可貴的是,新加坡人同時具有幾種不同的語言環境。
小學階段
據悉,新加坡小學基礎階段的重點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與計算技能,其核心是英語、母語和數學,正式的分流考試在小學四年級末進行。
五至六年級的定向階段,可選擇修讀三種語文源流課程中的一種。
這三種語言源流課程是:
EM1:學生修讀英文和母語都為第一語言;
EM2:學生修讀英文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
EM(Oarl):學生修讀英文為第一語文和母語會話。

定向階段的六年級末,所有學生都參加修訂過的小學畢業考試,合格者進入中學階段。根據考試成績和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興趣,學生分別進入三種課程學習:
01 「特別雙語課程」
會考成績最優秀的10%學生,可以兼修兩種語文,於四年期間完成中學教育,英語和母語均維持平等的「第一語文」程度;
02 「快捷雙語課程」
約有30%以上的學生,兼修兩種語文,於四年期間完成中學教育,但英語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
03 「普通雙語課程」
約有40%以上學生,兼修兩種語文,於五年期間完成中學教育。不過這批學生所接受的「母語」教育水準比前者又降一籌。普通課程中又分為普通學術性課程和普通工藝性課程供學生選擇。
中學教育階段
在新加坡的學校中,尤其是中學課程在類目設置上很豐富,主要分為語言類課程、數學類課程、科學類課程、人文科目以及其他科目。新加坡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所以在語言課程上,新加坡做了更人性化的設置。
01 語文課程
雙語政策是新加坡教育體系的基石。新加坡的目標是要從小培養孩子掌握語文技能和文化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與區域和世界接軌,並把握國際發展趨勢所帶來的契機。
在雙語政策下,每一名孩子都必須學習英語和母語(MTL)。為鼓勵學生持續學習母語至他們可以達到的水平,學校針對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課程。
02 高級母語
要修讀高級母語,孩子必須在小學離校考試中報考華文/馬來文/淡米爾文或高級華文/高級馬來文/高級淡米爾文,並符合下列條件:
• 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名列首10%以內
• 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名列11%-30%以內,達到指定的母語標準。
03 中學馬來文選修課程
如果孩子在馬來文方面具有天分,報讀中學馬來文選修課程將能提升他的語文水平,並加強他對語文、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鑑賞能力。

04 全國淡米爾文選修課程
對淡米爾文和文化具有天分的中一學生都可選修這項課程。這項課程能幫助孩子提升語言水平,並加強他對語文、文學和文化的認識和鑑賞能力。
05 第三語文
除去上面提到的幾種語言,孩子還可以從八種語文中選修其中一種,作為他的第三語文。這些語文包括華文(特別課程)、馬來文(特別課程)、 印尼文、阿拉伯文、法文、德文、日文和西班牙文。
06 華文/馬來文(特別課程)
在小學離校考試中沒有報考高級華文/華文為母語科目的中一快捷和普通(學術)課程的學生,只要對華文感興趣,就可以選修華文(特別課程)。
07 雙文化課程(華文)
選修雙文化課程(華文)為期四年,學生從中三開始上課,孩子將會到中國浸濡長達六個月,以及到一個西方國家浸濡長達兩周。修讀雙文化課程的學生將有機會獲頒特別輔助計劃(SAP)獎學金。
雙語政策的特點 搜索
01 起始較早,銜接自然
絕大部分幼兒園已經進行雙語教育,英語課程使用的是美國或加拿大出版的啟蒙教材,中小學根據國家教育部課程發展署的規定使用某種教材,除母語、公民與道德教育等學科採用母語編寫和講授外,其他學科的教材都採用英語編寫和講授。
所以經過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系統的雙語教育,絕大部門學生便能較好地掌握兩種語言。
02 英語第一,母語第二
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來教學,官方規定的其他三種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學(除10%最優秀的學生之外),即英語為教學語言用於學習絕大部分課程,通過學習其他課程來學習英語,而母語主要是語言教育,其目的主要在於理解民族文化價值和保持優良傳統。
03 三項分流,分類教學
新加坡小學一至四年級開設相同的雙語課程,到四年級末,學校舉行一次考試,並根據成績將學生分流到三種不同課程的班級:EM1班、EM2班和EM3班。

04 政府重視,制度保障
新加坡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保證了雙語教育政策的順利制訂、實施、改革和完善。例如由教育署及其下屬的各局、處直接負責編制大致相同的雙語課程標準,集中招聘和培訓合格的雙語教師,統一編訂和使用各類型的雙語教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