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本正式排放福島核污水入海!
即使周邊多國表達了持續數年的反對,但最終日本還是一意孤行,選擇將污水送入海中!
核污水的危害,很多人只是道聽途說,並沒有實際感受過。而在不久後,這可能是很多在亞洲沿海地區生活的人,都要面臨的一大健康隱患!

圖源:路透社
日本宣布並完成排放核污水入海
網民吐槽:日本完全不負責任!
昨天一大早,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如無意外,就將排放核污染水進入海洋。
消息一出,就立馬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的首位引爆全網!

日媒報道,排放工作在當地時間13點(新加坡時間中午12點)開始。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約有134萬噸,2023年度,他們將把約3.12萬噸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
根據東電計算,他們會用海水稀釋過核污染水,確認濃度達到「預想標準」後就將排放入海。
最終,稀釋過的核污水在緩慢流過約1公里的隧道,約1000秒之後,就能抵達大海了!

預計將要排放核污水的設施,圖源:Radio-Canada
而昨天首次排放的核污水約為7800噸,將從今天開始一連排放17天之久!
早前,日本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大地震引發海嘯後,核子反應爐受損,爐心熔毀。但是,電廠使用大量海水冷卻核燃料,一桶桶經輻射污染的廢水已把核電廠內塞爆,現在約有134萬噸核污水,保管在廠區內的約1000個儲罐中,目前已經接近儲存量上限98%。

圖源:路透社
這個理由並沒有被周邊國家和網民所接受。
中國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在今天發布的消息中,批評日本政府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是將一己私利凌駕於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中方敦促日方傾聽國際社會聲音,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來源:中國生態環境部官方公眾號
另一方面,中國網民也對這個消息腹誹滿滿,指責日本此舉是將全人類的福祉視為不顧,極有可能造成全球安全事件。

有大V指出,日方排污入海的解釋看起來似乎是「迫於無奈」,但實際上,日方還有其他手段可以處理解決污水,只不過是為了省錢才選擇了這個做法而已。

一些網友表達了擔憂,認為日本這種做法絕對是開了個壞頭,對全球環保事業造成了重大打擊,有可能會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也有網友希望全球各國和多方機構聯合起來制止日本,還世界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


目前,中國生態環境部已經表態稱,該部當前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中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
後續,當局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中國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央視航拍日本排核污染水入海的現場畫面,圖源:見水印
在最近兩次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次回答了有關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問題。
特別是在前天,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特別聲明,中國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就必須承擔歷史責任。

圖源:新華網
在日本不顧反對將核污水排入海里後,中國海關總署也立即發布文告,表示中國將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也都分別宣布,從昨日起禁止日本10縣市水產品進口。

圖源:香港01
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中國都對日本的行為表示憤慨並強烈憤慨。究其根本,是核污水帶來的危害實在是太大。
而且,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中國有可能是第一批受到影響的國家!
核污水入海後帶來這些危害 清華建模:不到一年就會到中國!
說起來,日本此次排放核污水,並不是一次性的。
目前,福島的核污水還在以每天超100噸的速度增加,預計未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排海將會一直持續......

示意圖,圖源:搜狐
日本此次排放核污水,帶來的最大影響有三點。
1)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
據《央視新聞》報道,福島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而日本卻一直在做出「問題只在於氚元素」的誤導。

圖源:見水印
國際環保組織,曾在2020年一篇題為《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危機》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濃度的放射性碳-14,ALPS(高級液體處理系統)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去除碳-14。報告作者、德國研究人員肖恩·伯尼指出,東電直到2020年才承認所謂「處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國際環保組織調查發現,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鍶-90、碘-129和鈷-60等。

圖源:第一財經
2)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響人類健康
之前,日方表示經海水稀釋之後,核污染水中的氚濃度將達到日本管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釋並不能減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總劑量。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毛亮接受採訪時說:
「核輻射暴露分為內暴露跟外暴露,氚釋放的是β射線,氚水排放到海洋里,藻會利用氚水把它合成蛋白有機物,藻又是蝦和魚的食物,它就會被魚和蝦吃掉,成為魚和蝦體內的蛋白。那麼在我們食用魚和蝦的過程中,就可能把在蛋白中的氚就引到體內,它就成為了身體的一個部分,這就會發生長期的內暴露,勢必會影響到健康。」
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也表示,這些放射性核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以後,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超過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碳-14會在海洋生物,也就是魚類的體內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圖源:法新社
另據《科學美國人》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卻指出,氚一旦被吃進人體內,就會提高患癌幾率。
3)核污染水影響範圍涉及全球
前天上午,一則「有研究模擬日本核污水排海擴散過程:240天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後覆蓋北太平洋」的消息,引髮網友熱議。

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就做了有關核污染水在太平洋擴散時間的試驗,通過模型分析出,或許在240天後,核污水就將抵達中國沿海!

圖源:抖音@看餘杭
通過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別建立的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清華大學團隊表示,福島核污染排放計劃後的1200天,就可能擴散到美國和加拿大西海岸,並在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