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歷山大醫院傳染科顧問醫生孫錦表示,新加坡正經歷著新一波的冠病疫情,因此建議所有年齡層的公眾都應該每年接種冠病疫苗。冠病疫苗的接種建議類似於流感疫苗,即每年接種一劑,以確保公眾的免疫系統能夠持續產生對冠病的免疫力。
孫錦醫生指出:「現在大家在談論疫苗時可能會感到疲倦,但我必須強調冠狀病毒仍在不斷變異。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已經出現了兩種新的、備受關注的變異病毒株,全球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病例數量都有上升趨勢。然而,相對來說,我們並沒有看到嚴重病例數量大幅上升,這部分原因歸功於疫苗。」

他進一步解釋說,即使已經感染過冠狀病毒多次,人體內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每年仍建議接種疫苗。他補充道:「免疫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尤其是鑒於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它們有一定的能力規避我們的免疫系統。因此,每次與病毒接觸,或者在病毒發生變異後,我們之前的免疫力可能對下一次感染的效果不會那麼顯著。」
孫醫生建議,隨著年底學校假期的臨近,計劃出國旅行的人們應該首先接種疫苗,並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對於年長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這些預防措施有助於降低感染和傳播風險。
什麼情況不可以接種疫苗?
在前往接種疫苗之前,最重要的是確認自己是否適合接種。以下是一些一般情況下不建議接種疫苗的人群:
1. 16歲以下的孩童:大多數冠病疫苗的接種年齡限制是根據臨床試驗和疫苗批准所設定的,因此未滿16歲的孩童通常不被建議接種成人疫苗。
2. 孕婦:雖然一些疫苗是安全的,但通常在懷孕期間不建議接種疫苗,特別是病毒滅活疫苗或弱化病毒疫苗,因為它們可能會引起不適或有潛在風險。
3. 有嚴重過敏史:如果一個人曾經對疫苗成分或相關物質產生嚴重過敏反應,例如重度過敏或過敏性休克,那麼他們通常會被排除在疫苗接種的範圍之外。
4. 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對於那些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例如接受器官移植、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接種疫苗可能不適合,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無法有效應對疫苗。

需要明確的是,每種疫苗和接種計劃都可能存在特定的適用人群和禁忌症。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接種前諮詢醫生,特別是如果您有任何疾病史或特殊狀況。醫生可以評估您的病史,提供相關建議,確保您的接種是安全和適當的。安全性和適用性是決定是否接種疫苗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做出決定之前應該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接種後飲食起居遵循這些事項 方可緩解不適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包括疲倦、睡意、食慾增加、咳嗽、嗓子疼、拉肚子、鼻炎等症狀,這些都是免疫系統的正常反應。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項,可以幫助減輕接種疫苗後的不適:
1. 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脫水。水分對於維持身體功能和減輕不適非常重要。
2. 休息:接種疫苗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休息和恢復。可能會感到疲倦,所以休息有助於身體應對免疫反應。
3. 均衡飲食:確保攝入均衡的營養,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是為身體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所以維持健康飲食很重要。
4. 避免過度勞累:在接種後的一兩天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
5. 藥物緩解:如果不適症狀較重,可以考慮服用非處方藥來緩解症狀,但請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6. 觀察症狀:如果出現嚴重或持續的不適症狀,應諮詢醫生,因為這可能不是正常的疫苗反應。
總之,接種疫苗是為了加強免疫系統,以保護免受冠病感染的威脅。雖然可能會在疫苗後經歷一些不適,但這些症狀通常是短期的。

打第一針和第二針疫苗後的感受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第一次接種是初次免疫應答,免疫系統首次接觸到新冠病毒的抗原,需要時間來建立免疫反應。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可能會感到較少的不適,因為免疫系統的反應速度較慢,產生的抗體可能不足以引起明顯的反應。
而在第二次接種時,免疫系統已經建立了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因此它能更快速、更強烈地響應。這可能導致更多的不適感覺,如疲倦、低熱、肌肉酸痛等。這些症狀通常是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的一部分,表明您的免疫系統正在積極工作。

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在第二次接種後感到不適,但這些症狀通常是短暫的,通常在幾天內會自行緩解。它們是疫苗起到作用的跡象,幫助您建立免疫保護,以便在面對真正的病毒時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或加重,或者出現明顯不適,建議諮詢醫生以獲取適當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