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中心有溫情 常有善心人士捐錢請年長者嘗美食

共有50名CAPITAL 958聽眾和《8視界新聞網》讀者參與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圖:陳筠惠)
第三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前天(27日)在文慶路上段巴剎與熟食中心登場,請來在中心內經營的三名小販,向報名參加的《8視界新聞網》和CAPITAL 958聽眾分享他們當小販的心得、傳承計劃、製作美食秘訣,以及從事小販這個行業的苦與樂。
這三名小販是售賣羊肉湯有55年歷史的「Haji M Abdul Rajak Stall Soup Kambing」攤主Zaman、「陳記海鮮湯」攤主陳翰貴和古早味雲吞麵的「我家面」攤主陳慧雯。
陳慧雯是第二代小販,她是從媽媽那裡接手雲吞麵生意。她說,接手之前,她從事外貿生意,但為了不讓母親的古早味雲吞麵失傳,她便放下原來生意,接手母親的麵攤。
由於麵攤賣的是古早味道,很多年長人士喜歡吃他們家的面,有四名顧客知道後,常慷慨捐錢給檔口,讓年長人士免費品嘗他們家的雲吞麵。
陳慧雯說:「有人捐200元,也有人捐150元,我們就換固本給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他們只要帶固本來,便能換一碗面。」她說,小販中心是很有溫情的,一些顧客的善舉很暖心。

三名小販分享他們當小販的心得和從事小販這個行業的苦與樂。(圖:陳筠惠)
海鮮食材價格看天氣變化而定
陳記的老闆陳翰貴是第一代小販,因為喜歡吃,七年前就辭去銷售工作,拜師學習做海鮮湯,後來更開了自己的檔口。
陳翰貴說,海鮮的價格要看天氣的變化,若天氣不好,海鮮食材的產量就會受影響,小販在購買原材料時避開不了價格上漲問題,這樣會影響到我們賣的食物的價格了。
「我家面」的陳慧雯補充說,小販都要面對食材上漲的問題,現在什麼都貴,她說:「之前我們的雲吞麵是賣3.50元,但因為食材起價,我們現在是賣4元,雖然這樣,我們的料沒有減。」
雖然面對各種食材起價問題,但目前有四個檔口的陳翰貴,仍雄心勃勃,他希望今年能開到十個檔口。
羊肉湯檔口與熟食中心歷史一樣長
說起售賣羊肉湯的攤主Zaman,他的檔口可說與該熟食中心的歷史一樣長,有55年的歷史。Zaman說,他從中學開始就幫父親經營檔口,一做就做了半個世紀。
他指出,做小販最辛苦的就是承受檔口裡的熱氣,但看到大家最終喜歡喝他家的羊肉湯,他就感到很滿足。Zaman的羊肉湯,可說遠近聞名,遠至汶萊、馬來西亞都知道,甚至有香港遊客會特地到文慶路上段的熟食中心打包他的羊肉湯。
至於什麼東西是小販們面對的最大困難,三名小販都異口同聲指出是「人手問題」。
參與者:做小販真的辛苦
聽了小販攤主的分享後,來自花拉公園的參加者蔡金鳳說,這是她第二次參加了,通過分享,她學習到海鮮湯攤主如何熬出那麼入味的湯頭。她很佩服小販們的用心,並希望小販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來自後港的洪來興表示,小販中心的美食不僅好吃又經濟,還有很多選擇可選。從美食談中,他體會到小販們真的辛苦,我們要珍惜小販文化。
文慶路上段巴剎與熟食中心主席鄧福祥受訪表示,這次的美食談讓更多人知道,文慶路上段這個小販中心有哪些美味可口的食物。他也希望小販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昨天出席的50名公眾,除了聽取小販們的分享,也品嘗多道小販提供的美食,同時領取人月牌贊助的禮包,以及由東豐金莊贊助的生肖鍍金盾一枚。
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小販美食談」已定在2月17日舉行,地點是珍珠百貨商場美食中心。有興趣報名參加的聽眾和讀者,敬請留意《8視界新聞網》和CAPITAL 958發布的報名詳情。
「新加坡小販美食談」是由全國商聯總會配合「鄰里節」主辦,CAPITAL 958和《8視界新聞網》是支持媒體。

共有50名CAPITAL 958聽眾和《8視界新聞網》讀者參與第二場「新加坡小販美食談」。(圖:陳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