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到底做了什麼讓奄奄一息的中華傳統文化「起死回生」

2024年01月17日   •   5643次閱讀

新加坡到底做了什麼讓奄奄一息的中華傳統文化「起死回生」

新加坡總人口約 564 萬人(2022 年),公民和永久居民 407 萬人,華人占 74% 左右,其餘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新加坡是海外唯一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國家,中華傳統文化隨著早期移民一同落地生根、傳承發揚。

一、華語在新加坡

文字和語言是文化傳承的基礎,華語在新加坡作為第二語言,有著曲折 的發展過程。

(1)新加坡建國前,多種方言混雜。新加坡華人大多是從中國沿海地區 下南洋的底層勞工,新加坡在英國人殖民期間港口不斷發展,又吸引了一批從馬來西亞檳城、馬六甲等地移民的華裔商人,這些人說著不同的方言,有潮州話、客家話、閩南話、廣州話、海南話等。

(2)新加坡建國後,英語成為第一語言,華語一度受到打壓。在 1965年 8 月 9 日,新加坡宣布獨立,成為一個主權民主的國家。同年 12 月 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李光耀成為首任政府總理。

中華總商會曾派代表與李光耀會面,希望新加坡能將漢語華文作為第一語言和官方語言。但李光耀認為,國家安全應放在首位,新加坡國內有大量的印度人和馬來人,地理位置上被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包圍。

鑒於當時周邊國家排華的因素,如果強行將華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的話,會引起新加坡當地的印度人和馬來人排斥, 也很有可能因為語言問題產生種族歧視或矛盾,給國家安全造成相當大的隱患。同時,因為新加坡資源匱乏,經濟發展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新加坡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是歐亞大陸海上交通的「咽喉」,國際貿易的航運轉口中心 之一。新加坡需要依靠轉口貿易和航運服務立足生存,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有利於新加坡發展經濟。

新加坡確定英語為主要語言的確是迫於生存發

展的需要。為快速融入西方社會,全面推行英語,也曾引起當地華人的牴觸。當時的南洋大學由華人馬新民在 1955 年出資創辦,大學裡的課程基本

都是用華語講授。

推崇華語教育的南洋大學受到李光耀政府打壓,政府不僅強行關閉了學校,還驅逐了校長陳六史,南洋大學的畢業生也一度受到排擠與不公平的待遇。

(3)經濟發展後,開始重視華語。隨著新加坡經濟不斷發展,政府開始考慮國家內部的凝聚力。雖然新加坡政府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但作為華人為主的社會,大量的華人依然使用不同的華語方言。

1979 年,李光耀政府開

展「講華語運動」,口號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李光耀在「講華語運動」

動員大會上介紹了政府推行華語的初衷,是要徹底改變華人長期講方言的習

慣,簡化新加坡華人社群之間的語言環境,以華語取代方言,從而創造有利於成功推行雙語教育計劃的語言環境。

當時,新加坡的公共部門(政府相關部門)率先進行華語運動推廣:由文化部、教育部負責編纂各有關部門常用的華語詞彙和發音;鼓勵華人公務員在公共場所以華語代替方言進 行溝通;要求華人公務員在櫃檯服務時儘量以華語進行交談等。開設了華語的廣播與電視頻道,本地製作與引進的英語節目用中文配音後再播出。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為了促進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在20 世紀 90 年代,新加坡的「講華語運動」開始鼓勵講英語的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現在,華語在新加坡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在 2019 年新加坡

「講華語運動」40 周年慶典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他們都知道,如果

要在中國工作、與中國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就必須學 好華語。」

圖 1 李光耀在推廣華語運動上講話

二、中華傳統節日在新加坡

由於新加坡人口的多元化和政府推崇平等融合的理念,新加坡人的節日

很多,中國傳統節日、馬來西亞節日、西方節日都會慶祝。根據新加坡政府公布的 2023 年法定節日假期,有多達 10 個節日、休假 15 天,包括元旦、

農曆新年、耶穌受難日、開齋節、勞動節、衛塞節、哈芝節、國慶日、屠妖節、聖誕節,充分照顧到各種文化和不同種族的習俗。

雖然法定假日只有一 個農曆新年(春節)是中國節日,但華人作為新加坡主要人口,中國的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也是當地社會主要的節日。

(1)春節。

作為華人最重要的節日,新加坡人和全球的華人相同,春節

期間有華人的地方都會張燈結彩,貼春聯、掛燈籠、走親訪友。舞龍舞獅表演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節日的氛圍比國內很多城市還要濃厚。新加坡華人過春節同樣送金桔,因為「桔」與「吉」相近,吃飯時會加有一道特別的菜

「撈魚生」,吃之前大家會用筷子挑起,寓意生活美滿,越來越好。

(2)端午節。

由於新加坡人熱愛運動,加上當地水庫河道很多,在端午 節期間,擂鼓和賽龍舟便成為一項熱門的運動。加冷河是各家龍舟俱樂部勤奮訓練的場所,勿洛蓄水池會有一年一度的新加坡龍舟賽。

新加坡的粽子口味多變,不僅有傳統的粽子口味如中國南方的鹹肉粽、鮮肉粽,還有娘惹口 味的粽子——以豬肉、五香粉和冬瓜糖為餡料,馬來族口味的椰糖粽等。

(3)中元節。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很多華人 相信先人的靈魂在中元節期間會來到人間。中元節期間,在芽籠和組屋的華人居住區,許多新加坡華人會通過燒香、燒紙錢、供奉祭品等方式拜祭先人亡魂。

(4)中秋節。

中秋節是華人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和團圓日,新加坡人一般 會掛起紅色紙燈籠,燈籠的樣式也發展成為各式各樣。新加坡許多華人聚集區還會舉行燈會,成為新加坡華人中秋節日的特色。當然,送月餅、吃月餅依然是中秋節的主要傳統,新加坡的特色月餅是榴槤餡的月餅。

三、戲曲在新加坡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在新加坡也是一脈傳承。

祖籍福建金門的新加坡第三代移民許振義先生曾寫作出版《布衣南

渡——中國民間文藝在新加坡的傳播和變遷》一書,追溯了早期閩粵瓊南下

移民為新加坡帶來的民間文藝及傳統觀念等。粵劇、潮劇、閩劇、京劇、瓊

劇、越劇、黃梅戲等主要戲曲劇種在新加坡都有跡可循。

在早期,宗親會館是戲曲發展的主要載體。在傳統節日,各地的宗親會館往往會組織本地的民間文藝演出。當時,地方戲曲作為主要的民間文 藝載體,為南下移民提供了寶貴的文化生活內容,起到了凝聚宗鄉群體的 作用。

隨著新加坡港口不斷發展,人口增加,在 20 世紀 20 年代商業演出逐漸 出現。各種劇種的演出從節日期間的戶外演出轉為大型遊樂場或室內戲院演出,由戲班班主租賃場地,收入靠票房維持。

新加坡建國後,社會富餘有了積累,人們擁有了財力、時間和精力來追求藝術,業餘劇社逐漸興起。戲曲作為一個文化傳統被愛好者傳承,少了商業的約束,專業水平反而得到了提高,在表現形式上也有很多創新。一些學校甚至開設了戲曲課程,出現了戲曲票友逐漸擴大的現象。

傳統戲曲在新加坡有很多創新,比如在粵劇表演中配以中英文字幕,吸 收馬來族人士和歐美人士作為演員等,以吸引英語群體和馬來族人觀看。1972 年,英女王訪問新加坡,在李光耀陪同下觀賞了粵劇《白蛇傳》。

新加坡的戲曲創作在取材範圍上也得到了拓展,除了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傳

說、歷史,如《聶小倩》《畫皮》《鄭和》《邯鄲夢》以外,還有許多取材自

新加坡本地的民間傳說、歷史人物,例如《紅山的故事》《林謀盛》《新民的故事》等。

全世界範圍的故事都成為新加坡戲曲的創作材料,如改編自印度神話史詩的《羅摩衍那》、取材自法國喜劇大師莫里哀的同名著作《屈打成 醫》等。

四、武術在新加坡

和戲曲一樣,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武術。

新加坡早期,星洲中國精武體育會起到了啟蒙與助推的作用。1910 年,

著名武術家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會館後,其弟子在中國各地和東南亞多個國家成立精武分會。1920 年,上海中央精武體育總會派遣主幹陳公哲等到新加坡宣傳提倡武術,於 1922 年成立星洲中國精武體育會,至 1960 年改名為新加坡精武體育會。精武體育會對新加坡的武術推廣與發展起到了助推

作用。

新加坡建國後,國家專業機構的組織管理對武術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從星洲中國精武體育會成立到新加坡建國,經過 40 年的發展,民間已有許多武術團體。

新加坡政府為統一有效的組織管理,於 1967 年成立了新加坡

全國武術總會,由部長級官員擔任會長,作為管理武術行業發展的專業機構,至 2009 年更名為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形成了武術、舞龍、舞獅「三

位一體」的管理架構。現在,新加坡全國共有 230 多個武術團體,大多數是總會的會員單位,在總會組織指導下開展武術推廣、教學、賽事等。

新加坡在推廣武術方面頗具特色。在賽事領域推廣方面,新加坡每年定期舉辦全國中小學生武術比賽、全國武術錦標賽、國際傳統武術大賽等;在教育領域推廣方面,在新加坡教育部的支持下,武術已經被列為中小學有分數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武術的習練中;在健身領域推廣方面,2011 年,新加坡政府將太極拳、氣功和晨走 3 個項目列為全 民運動項目。

同時,新加坡政府與社會團體在積極探索武術的市場化運作模 式、逐步打造武術品牌。

在武術推廣和打造武術品牌方面,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近年來做出許多嘗試,頗有成果。《人民日報》曾採訪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主 席胡剛,並刊發《新加坡華僑:把武術推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一文。根據《人民日報》的報道,胡剛先生於 2007 年到新加坡任教後,恰逢新的一輪習武風潮。胡剛先生認為這是弘揚中華武術的好時機,為了教好武術,他專門研究定製了適合新加坡華人的一套規範化教學流程:從教授武術禮儀到培養學員對武術的興趣、督促學員練好武術基本功、根據標準對學員的學習分級,最終積極引導天賦出眾的學員往職業武術運動員方向發展。

圖2 新加坡外交部兼社會家庭發展部部長陳振泉、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會長

洪茂誠、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主席胡剛在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藝術節上

給獲獎者頒獎

在推廣中華武術的過程中,胡剛先生不斷受到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認可,

先後擔任新加坡教育部青少年武術隊首任武術教練,創辦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交流中心,組織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擔任緬甸國家武術隊技術顧問。胡剛所教導的學生,多次代表新加坡參加亞運會、世界武術錦標賽、亞洲武術錦標賽,以及東南亞運動會武術比賽等國際賽事,拿下多項大獎。16 年

來,為弘揚中華武術文化,胡剛先生奔走不歇,為促進國際武術文化交流積

極牽線搭橋。

目前,在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文化社區體育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支持下,由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參賽國家和地區 100 多個,參賽人數超過 1 萬人,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武術賽事、世界知名的武術賽事之一。

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獨立國家,雖然當地華人以新加坡華人自居,但依然傳承和發揚著中華傳統文化,除了語言文字、節日、戲曲、武術 等文化在新加坡有所傳承發展外,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在新加坡也有著不同發展,如中醫、剪紙、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在新加坡被傳承,還與周邊文化不斷融合、發展、創新。

1991 年 1 月,新加坡政府發布《共同價值觀白皮書》,將孔子的核心價

值觀注入國家意識,將傳統的儒家思想與現代社會理念相結合,提出將「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五項內容作為新加坡共同價值觀的基

礎。在新的時期,隨著中新交流不斷加深,兩國貿易不斷加強,共同的經濟利益會促進價值觀的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在新加坡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與發揚。

參 考 資 料

[1] 人民網 . 新加坡為何堅持不懈推廣華語 40 年?[EB/OL].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50882522124360547&wfr=spider&for=pc.

[2] 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 . 端午安康 | 新加坡如何慶祝端午節?[EB/OL].http:// sg.news.163.com/22/1102/16/HL6AJG4I0491002O.html.

[3] 新加坡眼 . 新加坡的戲,可以說是求生欲很強了 [EB/OL].https://www.163. com/dy/article/DPFLQFKQ05148HD5.html.

[4] 太極拳中國 . 蓬勃發展的新加坡武術 [EB/OL].http://www.cntjq.net/news/11328. html.

[5] 人民日報 . 新加坡華僑:把武術推向更廣闊的世界舞台 [EB/OL].https://www. gqb.gov.cn/news/2023/0217/56336.shtml.

新加坡丨來源

張昆峰、劉一丨圖源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