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發表2025年財政預算案聲明,一系列旨在應對當前挑戰、規劃長遠發展的措施重磅推出,引發廣泛關注。今年預算案以「齊心前進,邁向未來」為主題,彰顯新加坡政府凝聚全民力量、共繪國家發展藍圖的堅定決心。黃總理強調,預算案絕非簡單的福利發放,而是承載著新加坡人的共同目標和長遠規劃,是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成果的集中展現,廣泛吸納了民眾建議與各方反饋。
01 多措並舉應對生活成本壓力
回顧過去,新加坡政府第四代領導班子自2022-2023年積極開展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深入傾聽民眾聲音,隨後在住房、就業、退休保障等關鍵民生領域推出一系列政策。
去年,新加坡經濟表現亮眼,增長達 4.4%,通脹持續放緩,居民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增幅高於通脹率 3.4%,貧富差距縮小至 2000 年以來最低水平,為後續發展築牢根基。
但全球形勢複雜,中美關係緊張影響國際規範,新加坡2025年經濟增長預計放緩至1%-3%,平均通脹率預計在1.5%-2.5%。即便如此,黃總理對新加坡未來滿懷信心,指出新加坡在多方面比60年前強大許多,當下這代人肩負帶領國家前行的重任。
為緩解新加坡人生活成本上漲壓力,政府發布多項惠民舉措。所有新加坡公民家庭次年將獲總值 800 元的社區發展理事會鄰里購物券,分兩次發放,惠及約 130 萬戶。5 月發 500 元,年底到期;次年 1 月發 300 元,次年年底過期。購物券一半可在超市用,一半可用於鄰里商店和小販攤位,既減輕家庭開支,又帶動本地商業。

組屋住戶也有福利,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家庭可獲水電費回扣,一房或二房式組屋住戶最多可得 760 元,能抵消約半年水電費;三房和四房式住戶分別可得 680 元和 600 元,約抵三個月;五房式及公寓式組屋家庭分別得 520 元和 440 元。
在兒童與青少年福利上,12 歲及以下孩童將獲育兒 SG 生活助手補助券,價值 500 元,用於抵消家庭開銷,今年 7 月通過手機應用發放,2025 年出生的明年 4 月領取。13 歲至 20 歲青少年今年 7 月將獲 500 元教育儲蓄與延續教育戶頭填補,用於教育支出。
針對經濟困難群體,政府提高社區關懷計劃援助金額,接受長期援助金的單人家庭每月多獲 120 元,總額達 760 元;ComCare 中短期援助家庭的金額也將依情況增加。新加坡津貼計劃金額也提高,每月津貼從 350 元漲至 390 元,養老金上限提至 1320 元,還通過臨時援助支持社區組織幫扶困難家庭。
02 穩定住房市場與助力企業發展
住房保障是民生重點,新加坡政府未來三年將在兀蘭、碧灣等多地推出超 5 萬個新組屋單位,並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再開展一輪剩餘組屋銷售。當前預購組屋申購率穩定,遠低於疫情前。去年,多數首次購屋家庭支付房貸壓力小,凸顯公共住屋的可負擔性。
針對轉售組屋價格高的問題,政府稱將通過降溫和供應措施穩定市場,今年推出的預購組屋單位中,約兩成等候期少於三年,未來還會增加這類單位供應。

在企業扶持方面,2025 估稅年,政府為企業提供 50% 的公司稅回扣,同時給去年僱傭至少一名本地員工的活躍公司至少 2000 元現金補助,兩者總額上限 4 萬元,符合條件公司今年第二季起自動受益。人力成本上,漸進式加薪補貼計劃升級,2025 年資助比率從 30% 提至 40%,2026 年從 15% 提至 20%。
為拓寬經濟增長前沿,政府在科技與創新領域發力,2025 年向全國生產力基金再注資 30 億元,支持科技創新研發,還計劃投入約 10 億元優化研發基礎設施,聚焦生物科技和半導體領域。
在企業生態環境建設上,延長多個支持計劃,如市場進入協助計劃加強版補助金上限有效期、海外發展雙重稅務回扣計劃等;加強企業融資,提高貸款額度、擴大貸款範圍;推出 10 億元私募信貸發展基金,提供融資選擇;為公司和基金經理人提供稅務優惠,鼓勵在新加坡上市。
基礎設施建設上,為「樟宜機場發展基金」注資 50 億元,助力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建設,完工後機場容量將大增,鞏固新加坡全球旅遊和貿易重要地位。
03 推動勞動力發展促進終身學習
為鼓勵雇員提升技能,政府推出系列舉措。年滿 40 歲上班族若在職進修,明年初起可在技能創前程進階計劃下,申領每月 300 元兼職培訓津貼,為期兩年。該計劃培訓津貼範圍擴大,全職或兼職進修者一生最多可獲 24 個月津貼,減輕進修負擔。
3月起,報讀全日制課程者可申請過去 12 個月平均收入 50%、每月頂限 3000 元的培訓津貼。明年初還將推出加強版就業技能計劃,年滿 30 歲的低收入雇員可獲每月 300 元固定津貼或按收入比例計算的津貼。
從 2026 年下半年起,企業在更新版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下將獲 1 萬元資助,用於員工培訓等,流程簡化如電子錢包,方便企業。聘用至少三名居民雇員的公司將獲 1 萬元資助,為期三年。

政府還將推出新勞動力發展津貼,整合計劃、簡化流程,為重新設計工作提供 70% 的資助,撥款約 2 億元支持全國職工總會的企業培訓委員會,擴大補助基金使用範圍,助力企業轉型,員工參與培訓可獲資格認證。此外,政府還將培養新加坡人在跨國企業擔任領導職務,增加相關計劃參與人數。
在年長員工保障上,2026 年 1 月起,55 歲以上至 65 歲雇員,僱主公積金繳交率提高 0.5 個百分點,政府承擔一半,僱主實際多付 0.25 個百分點,雇員額外繳 1 個百分點,總繳交率在 25% - 34% 。年長員工就業補貼延長至 2026 年底,人力部還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召開會議檢討年長雇員就業政策。
04 踐行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新加坡
可持續發展是新加坡重要戰略方向。交通領域,為鼓勵使用電動車輛,購買電動重型車輛和安裝充電樁將獲更多津貼,但明年 1 月起,新註冊電動重型貨車和巴士需繳額外路稅,與其他重型車輛收費一致。
目前交通領域占總排放量約 15%,政府計劃加快去碳化,儘管新車中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占比增加,但重型車輛因多種原因採用清潔能源車款速度慢,為此推出相關計劃和津貼並完善細節。
面對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洪水威脅,政府為海岸及洪水防護基金注入 50 億元,使其總額達 100 億元,保障海岸防護基礎設施長期投資。
預計到 2100 年本地約三分之一面積易受洪水影響,防護措施可能從 2030 年代開始,需 20 多年甚至更久完成。公用局已啟動海岸線研究,推進全島防衛海岸計劃,通過多種方案保障新加坡安全。
同時,政府繼續研究擴大地鐵網絡,2020 - 2030 年間撥款超 600 億元,目標是讓多數家庭 10 分鐘內步行到地鐵站,並通過巴士連接增強計劃改善巴士服務,提高公共運輸使用率,降低排放,實現 「減少用車」。
此外,政府將氣候優惠券金額從 300 元增至 400 元,首次覆蓋私人住宅家庭,鼓勵家庭使用更節能產品。
05 完善社會福利增進全民福祉
社會福利與關愛方面,政府出台多項暖心政策。生育福利上,即日起,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孩子的家長,孩子一歲至六歲期間陸續獲達 1 萬 6000 元額外補助金。
2月18日起出生的第三胎及以上孩童,起步津貼翻倍至 1 萬元;母親憑新生兒獲 5000 元保健儲蓄補助金;還將推出多子女家庭 LifeSG 補助券,每年 1000 元幫補日常開支。同時,政府資助的學前中心收費降低,雙薪家庭託兒月費減至約 300 元,中低收入家庭更低。
樂齡易計劃將從 2026 年起實施三年,首次覆蓋私人住宅區,年長者可申請翻新津貼,安裝便利設施,讓舊居更適合養老。
從明年 1 月起,政府針對 55 歲至 70 歲、基本保健存款不足的低收入年長新加坡人,推出為期五年的保健儲蓄戶頭配對填補計劃,1 元對 1 元等額填補,每年頂限 1000 元,助其應對退休和醫療需求。

針對高護理需求的年長者,政府增加住院長期護理服務機構津貼,最高增 15 個百分點,提高符合條件的人均家庭收入上限;對 1969 年或更早出生未受益於終身護保計劃的年長者額外補貼 5 個百分點。
居家與社區護理方面,現有津貼提高 10 個百分點,收入上限提至 4800 元,對特定群體額外補貼 15 個百分點。同時,增加樂齡助行基金津貼,提高居家看護津貼至每月 600 元並提高收入上限,預計至少 8 萬年長者受益。
在殘障人士支持上,政府通過一元對一元配對,為中低收入看護者信託帳戶提供高達一萬元資助,加強相關機構工作,鼓勵特需家庭提前規劃。
在殘障人士畢業後的技能培訓、就業和津貼等方面加大支持,延長僱傭補貼計劃至 2028 年底,為僱主提供薪資補貼並協助調整工作場所,提高成年殘障服務津貼率 15 個百分點,對特定群體給予額外長期護理津貼,擴大退休戶頭配對填補計劃範圍,使殘障人士及其看護者受益。
06 慶祝建國60周年增強全民凝聚力
為慶祝建國 60 周年,政府推出系列配套。今年滿 21 歲國人可獲 600 元 SG60 鄰里購物券,年滿 60 歲獲 800 元,7 月發放;滿 18 歲國人 9 月獲總值 100 元的新加坡文化通行證,有效期至 2028 年底,用於本地藝術文化活動。
此外,個人所得稅有 60% 回扣,上限 200 元,今年出生公民寶寶獲 SG60 嬰兒禮包。為鼓勵回饋社會,政府和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共投入超 6 億元配對基金,支持慈善和文化機構籌款。

政府為文化捐獻配對基金撥 1 億元並延長五年,與賽馬博彩管理局共同投入 2 億 7000 萬元延長慈善機構籌款配對基金三年,推出 2 億 5000 萬元新加坡公益配對津貼,鼓勵通過平台支持公益項目,對大額捐贈者提供更高比例配對基金,未來五年還投入 6000 萬元支持四個自助團體提升項目,增強社會凝聚力。
新加坡 2024 財政年預計盈餘 64 億元,2025 年預計盈餘 68 億元,主要因公司稅增加,其已成為總經常收入最大來源。
但全球稅務環境不確定,未來公司稅走勢難測。政府支出將持續增加,預計 2030 年左右占國內生產總值 20%,政府將密切關注財政狀況,合理分配資源,利用收入增長滿足社會經濟需求。
2025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全面覆蓋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彰顯政府應對挑戰的決心和長遠規劃,通過一系列政策凝聚全民力量,推動新加坡邁向繁榮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