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事」可謂新加坡近年來曝光率最高的社會議題之一。
尤其那些已經成家,或準備成家的年輕國人,更有切身感受。
新加坡政府最近接連加碼,推出兩項理應會讓年輕家庭蠻「有感」的新措施。
即將或剛步入社會的年輕情侶購買預購組屋(BTO)的首付比例,將從6月起降低至房價的2.5%;
符合育兒短期住屋計劃(PPHS)的家庭,若在公開市場租屋,可獲得建屋局每月發放的300新元補助券。
針對第一項的首付2.5%措施,紅螞蟻在另一篇文章已有討論,今天我們來談300新元的租金補助。
乍看之下,每月可領取300新元補助,估計不會有太多人有意見。
但從本地媒體搜集的民眾意見來看,這300新元補助在大多數情況下,卻只能被歸納為這四個字:
杯水車薪。
誰有資格拿到租屋補助券?
當局規定,只有符合育兒短期住屋計劃(PPHS)資格,且在公開市場租屋的家庭,才有資格拿到這筆每月300新元的租屋補助券。
育兒短期住屋計劃所須具備的資格包括,他們必須是仍在等待預購組屋竣工的家庭,家庭月收入在7000新元以下。
和直系親屬或近親租房的家庭則不能獲得補助券。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本地有400個符合育兒短期住屋計劃(PPHS)的家庭在公開市場租屋。
值得一提的是,每月300新元的租屋補助券只從今年7月起至明年6月發放,當局並未表明相關補助未來是否會繼續發放。
塞牙縫都不夠?
補助看起來「塞牙縫都不夠」,加上只是限期發放,似乎導致這項新措施不甚受落。
《海峽時報》報道,一名在護理機構擔任副經理的白小姐(譯音,34歲)2022年開始和配偶在宏茂橋一帶租下一個三房式組屋單位,每月租金2900新元,且租期長達兩年。
白小姐曾至少三度嘗試向當局申請在育兒短期住屋計劃(PPHS)租屋未果,無奈之下,只能在公開市場租房。
她說,政府計劃提供每月300新元津貼的宣布讓她感到失望,在她看來,300新元在昂貴租金和不斷提高的生活成本下,根本微不足道。
「我已經花光了積蓄,財務壓力也給我的婚姻造成了傷害。我的預購組屋要等到2025年才能入住,我無法確定自己還有沒有辦法負擔接下來的租金。」
其他年輕受訪者也認為,儘管300新元租金補助券的立意良好,但礙於公開市場的租金實在太貴,和育兒短期住屋計劃(PPHS)差距太大,多數人還是傾向繼續等待向政府租房(即PPHS)的機會。

部分在等待BTO建成過渡時期在外租房的年輕家庭面臨吃重的經濟壓力。(聯合早報示意圖)幫補有限
根據建屋局去年第四季最新數據,視地點而定,公開市場的三房式組屋租金中位數介於2200新元至3000新元。(例如,武吉班讓三房式組屋最便宜,租金中位數為2200新元;碧山、中部、榜鵝和女皇鎮等地則高達3000新元)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家庭選擇在公開市場承租一個三房式組屋單位,
每月300新元的租屋補助券,大約只能補助租金的10%至13.6%左右。
如果是四房式組屋,補助比例將進一步降低。
全島四房式組屋的租金中位數介於3000新元至4050新元,換句話說,
每月300新元的租屋補助券,大約只能補助租金的7.4%至10%。
租屋補助券的另一大「硬傷」,是目前僅僅已知會在今年7月至明年6月發放,但市場上大多數的租賃期限為兩年,這對一些準備簽下長期租賃合約的家庭而言變數太大。
向政府租最划算
相較之下,向政府租房(即PPHS)要便宜許多:
兩房式組屋租金介於400新元至550新元之間,三房式則是600新元至900新元之間。
這和公開市場動輒兩三千新元的租金有不小落差。
因此,一些年輕國人雖已談婚論嫁,但排隊申購組屋或等待組屋竣工之際(通常新建組屋的等候時間約為五年),還是寧可苦等機會有限的PPHS,要不就選擇先和父母同住,有者甚至另闢蹊徑,跑到馬國新山租房。

符合資格的家庭能在的育兒短期住屋計劃下,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租房,但名額有限。(建屋局網站)到對岸共築愛巢
《海峽時報》上周六(9日)報道了一對新加坡情侶在長堤對岸共築愛巢,「預習」婚後同居生活的故事。
31歲的Justin Yeong和交往兩年的女友Niki Lee(30歲)去年10月開始在新山租住一個公寓單位。
他們過去兩年五度申購預購組屋和剩餘組屋銷售活動(Sale of Balance Flats)未果,最終決定租下一個位於新山關卡附近的Paragon Suites@CIQ公寓單位。
兩人每周會在新山住處過夜四天,在兀蘭上班的Justin Yeong通勤上班,Niki Lee則是工作內容比較靈活的財務顧問。
據當事人透露,他們租住的新山公寓面積為909平方尺,每月租金2000令吉(568新元),加上水電、網絡等雜費400令吉,相當於一個月只須不到700新元。
申購組屋過程中屢試屢敗,使他們想擁有小兩口空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在新加坡租房又超過了他們的預算,因緣際會下便開啟了一起在新山租房的同居生活:
「我們都30多歲了。就算我們我們成功拿到預購組屋,我們也得等很多年。我無法想像接下來五年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這對情侶日前已提交了第六次的預購組屋申請。

Justin Yeong(左)和Niki Lee(右)選擇在新山租房一圓兩人同居的夢想。(海峽時報)太低只能「塞牙縫」,但太高也會有副作用
300新元真的是杯水車薪嗎?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或有不同看法。
但站在政策執行者的角度,租屋補助只給出這個讓部分民眾覺得形同雞肋的數字,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津貼過高,依市場定律,就有推高公開市場租金價格的風險,對本地有租屋需求的家庭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5日在國會就指出,300新元這個數字是經過「謹慎評估」的,既要幫助本地家庭抵消租屋的部分費用,又要儘可能避免在租屋市場帶來通脹效應。
李智陞在國會宣布,政府將在今年7月至明年6月為符合資格的家庭提供每月300新元的租金補助。(通訊及新聞部)
但對等待BTO組屋動輒數年時間的年輕夫婦和情侶而言,這段過渡時期確實難熬。
和對方父母同住,怕有婆媳問題;在外租屋,又得咬緊牙關、縮衣節食,實屬左右為難。
因此長遠來看,相關課題恐怕還是會持續發酵,政府仍需持續因應情勢調整政策,避免年輕家庭「房事不順」的情況惡化。
第二國家發展部長英蘭妮日前受訪時表示,300新元租屋補助券計劃明年結束後,當局將針對需求量和市場條件展開評估,並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實施相關補助券計劃。
建屋局則承諾,未來兩年會把PPHS的供應量從2000個單位翻倍增至4000個單位。
但這相信只能稍微改善僧多粥少的現象,許多提出申請卻不得要領的家庭,終究還是得到公開市場找尋暫時的安樂窩。
值得慶幸的是,本地組屋的租金已從2022年暴漲28.5%的高峰迴落,房地產專家預料,組屋租金價格會在今年趨穩。
以下幾個因素,預料將有助於調節租金價格和市場需求。
疫情結束後居家上班需求降低;
因疫情延宕的組屋項目陸續竣工;
加上政府早前宣布將在2024年1月22日至2026年12月31日之間,把較大型單位的住戶人數頂限從,從最多只能租給六人,上調至可以出租給最多八名租戶。
人口政策是環環相扣的,既相互影響,也相輔相成。
有了安穩的居住環境,心態上定下來了,也就可以探索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如養兒育女。讓年輕夫婦安身立命,自然也是力拚生育率不可或缺的要素。
全球有不少年輕人如今正面臨房價過高而無處安身的困境,這在部分國家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新加坡得益於公共住屋政策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種動盪,但我們不得不居安思危,房屋政策這塊燙手山芋,還是會時時考驗新加坡領導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