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member the days We sat out together with faith?
東南亞C位
新加坡是一個東南亞島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正好是東南亞C位。
北面隔著狹窄的柔佛海峽是馬來西亞,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是印度尼西亞。
目前,有橋樑和長堤與馬來西亞相連,最近的地方只有1公里多,有不少新加坡人還去馬來西亞買菜。

雖然是個島嶼國家,但新加坡海域的漁產並不豐富,大部分海鮮都需要從馬來西亞和泰國進口。
但是,因為把守著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最南端,新加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也被叫做東方直布羅陀。

迷你島國
雖然一直在通過精衛填海的方式擴大面積,但目前也只有72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上海的九分之一。
新加坡是亞洲第二小的國家,只比馬爾地夫大一點,在地圖上不仔細找真是找不到。
因為面積小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坡縣,基本上開車一小時就橫跨東西了。

作為一個迷你島國,新加坡由63個島嶼組成。
最大的新加坡島占總面積88%以上,形狀像個菱形,地質上是馬來半島向南的延伸。
大部分島嶼都位於新加坡海峽西部,包括今天的旅遊島——聖淘沙。
整個新加坡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只有15米。
也沒有啥像樣的山,海拔163米的武吉知馬山就已經問鼎新加坡之巔了。

熱帶雨林
新加坡地處熱帶,赤道從新加坡以南160多公里的地方處穿過。
受熱帶雨林氣候影響,年平均降雨量2300多毫米,動植物都長得特別茂盛。
蘭花這種嬌貴植物在新加坡長勢喜人,成為新加坡國花。

此外,新加坡還擁有世界最好的植物園和動物園。
在別的國家需要花很多心思培養的動植物,新加坡都能輕鬆get。

雖然降水量豐富,經常下暴雨,但新加坡水資源非常匱乏。
沒有什麼像樣的河,最長的加冷河只有10公里,也沒有天然湖泊。
因此,新加坡人均水資源量世界倒數第二,至今50%的淡水從馬來西亞進口。

淡馬錫
在公元8世紀前後,新加坡地區出現過一個叫淡馬錫的古國,隸屬於印尼室利佛逝國,「淡馬錫」在爪哇語中是海城的意思。
因為地處東西方海上航路中心位置,中國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上就已經標出了淡馬錫。

一個印尼王子來淡馬錫打獵的時候,看到一隻動物在叢林裡跑過。
身邊的舔狗們就騙王子說,這一定是獅子。
反正誰都沒見過獅子長啥樣,受中國文化影響,獅子是祥瑞之兆。
王子一高興,就給這個島嶼起名——Singapore,在梵文中是獅城的意思。
「新加坡」這個中文名稱源自於福建話對於Singapore的音譯。
從此,魚尾獅成為新加坡的象徵,就是一個吐水的魚身獅面像。

來福士
16世紀末開始,葡萄牙、荷蘭、英國這些大航海老司機們就開始爭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
1819年,一個曾經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工作過的英國人——萊佛士爵士選擇在新加坡建立了貿易據點。
新加坡和今天馬來西亞的檳城、馬六甲共同組成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由印度總督管轄。

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新加坡成為免稅港,中國的茶葉瓷器,馬來西亞的橡膠等亞洲土特產都從這裡轉運到歐洲。
19世紀末,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轉口貿易的中心,世界五大港口之一,甚至代替檳城成為海峽殖民地的首府。
1933年,英國在新加坡設立了空軍基地駐紮重兵,新加坡成為英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海空軍基地及英國駐遠東三軍的總指揮部和軍需供應中心。

來福士爵士是一個學識非常豐富的東方學家和博物學家,也是今天倫敦動物園的創始人。
新加坡在他的治理下煥然一新,還創建了第一所學校——來福士學院,第一任總理李光耀曾在這裡就讀。
今天,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港口締造者,新加坡很多建築物和街道學校都以來福士命名,新加坡來福士集團在中國也很常見。

各國移民
港口的興旺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印度次大陸、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和中東的外來移民,商人們也紛至沓來。
今天新加坡560多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

新加坡人口由華族、馬來族和印度族三大民族構成,華族人口70%以上,是最大民族,大部分來自於中國廣東、福建和海南。
牛車水就是最早華人聚居的地方,海南人的雞飯是新加坡的國飯。

馬來人是第二大民族,人口占13%,大部分來自於印度尼西亞,信仰伊斯蘭教。
新加坡法律對馬來人格外關照,新加坡的國歌、軍隊操練都是使用馬來語。

第三大民族印度人占了10%左右,大部分來自於印度南部泰米爾地區,信仰印度教。
泰米爾語和英語、馬來語、中文共同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華人和馬來人的混血後代叫作峇峇(bā )娘惹,男孩叫峇峇,女孩叫娘惹。
他們融合的服飾、飲食、家居成為新加坡文化的象徵,今天新加坡航空婀娜的空姐制服就來自於娘惹服飾。

宗教融合
多民族聚居,新加坡也是一個宗教大觀園。
除了華人信仰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凡是我們叫得上名字的宗教都在新加坡站穩了腳跟。
為此,新加坡用嚴格的法律和民族宗教政策保障宗教之間包容。
例如杜絕單一民族聚集居住,堅決反對宗教干預政治。
在中小學開設《聖經》知識、伊斯蘭教知識、佛教研究、印度教研究、錫克教研究等課程,通過各種上課考試這種強制方式讓大家互相了解。

新加坡人可以隨時改信仰,用言語傷害別人的宗教情感在新加坡是刑事犯罪,網上亂噴的鍵盤俠都是三年牢飯伺候。
在這種嚴苛民族宗教政策的保障下,新加坡各個民族宗教各念各的經,各拜各的神,那些在世界其他地區早撕破臉的宗教在新加坡其樂融融。
近50年沒有發生過嚴重宗教衝突,新加坡民族政策現在也是世界很多多民族國家效仿的標杆。

孤島生存
二戰爆發後,大英帝國在歐洲被德國打得焦頭爛額,完全顧不上東南亞殖民地。
新加坡被日軍占領3年,改名昭南島。
日軍不但濫殺無辜,還引入慰安制度,把新加坡打造成軍隊色情基地。

二戰後,亞非拉各國都在自強自立鬧獨立,只有新加坡每天都想能不能找個乾爹。
因為新加坡真的硬體太差了,沒有工業化需要的任何礦產資源。
糧食全部進口,喝水都成問題,歐美媒體都不客氣地說這是沒有明天的國家。
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新加坡緊緊抱住了馬來西亞的大腿,歡天喜地成為大馬的一個省。
但是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為主穆斯林國家,而新加坡以華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