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紙大學文憑 VS 社會大學歷練,哪個是成功人生的關鍵?
在新加坡,大學文憑還是穩穩勝出。
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最新的調查顯示,
有79%的新加坡人高度重視大學文憑,認為它是打開人生成功之門的鑰匙。
新加坡人認為大學文憑尤其重要的比率,比全球平均(60%)高出許多。

綠色是贊同大學文憑對人生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藍色則是不贊同。(Ipsos)
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29個國家中,人們更傾向於認為擁有大學學位對人生成功非常重要,但亞洲國家對此信念最高。排在榜單最靠前的五個國家,除了阿根廷和南非,其他都是亞洲國家。
新加坡認為大學文憑很重要的比率在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排第二,排在印度(80%)之後。排在第三位的是鄰國馬來西亞(74%)。
新加坡受訪者中,僅有17%不贊同大學文憑是取得成功人生的關鍵。這個比率與印度一樣,是參與調查的所有國家中最低的。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出任教育部長時,曾強調說大學文憑不只是成功的指標,反而提出「新加坡未來很可能會出現沒有大學文憑的總理」、以及「不鼓勵工教院畢業生讀大學,來填補技術人員缺口」的想法。他的這番「苦口婆心」若要實現,恐怕還有一段漫漫長路。
這是益普索(Ipsos)首度針對人們對教育和教學的看法,展開全球調查。共有29個國家的約2萬4500人參與這項為期兩個星期的線上調查。新加坡有約500人參與調查,年齡介於21歲至74歲。
29個國家中,來自亞洲的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度、韓國、日本、土耳其
來自歐洲: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匈牙利、愛爾蘭、荷蘭、波蘭、瑞典
來自美洲: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美國、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秘魯
來自非洲:南非
來自大洋洲:澳大利亞
令人蠻意外的是,和新加坡一樣很重視學業成績的韓國,竟然只有56%的人贊成大學文憑是非常重要的。
榜單末六位的國家除了日本(49%),其他都是歐洲國家,有英國、法國、匈牙利、德國和比利時,贊同率都不及五成。

(Ipsos)
比利時是唯一一個認為擁有學位對人生成功並不重要的國家,有50%調查者這麼認為,多過贊同文憑重要的人(43%)。
也許,如果調查有加入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等地區,輪拼學業,也許新加坡就要靠邊站?
教育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
該調查結果也發現,認為自己國家的教育制度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排行前五的都是亞洲國家,其中四個是東南亞國家。
75%的新加坡人認為新加坡教育制度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在榜單上排在新加坡之前的同樣是印度。緊隨新加坡之後的是印尼、泰國以及馬來西亞。
除了新加坡是已開發國家,上榜的其他四個都是發展中國家。
上榜的亞洲國家會高度認同國家的教育系統,也許與「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可以脫離貧窮」的想法在國民心中,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國民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不無關係。

綠色是贊同教育制度有助於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藍色則是不贊同。(Ipsos)
新加坡是所有接受調查的國家中,對自己國家的教育制度最滿意的。有74%的新加坡受訪者認為自己國家的教育制度良好,當中27%更認為非常好。
排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63%)和澳大利亞(57%)。
86%的新加坡人也認為國內院校有足夠的資源和設施。
教師工作不吃香已是全球現象
該調查也收集了29個國家對教師的看法。有八成的新加坡人認為本地教師盡心盡力培育下一代,只比巴西和荷蘭稍微少一個百分點。
雖然有七成國人認為大多數本地教師的薪酬合理,以及有77%的人認為教師獲得充分的尊重,但這兩個因素未必足以讓人選擇把培育英才當成理想職業。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4%的國人會建議孩子或認識的年輕人從事教育工作。

綠色是建議自己的孩子或年輕人當教師,藍色則是不建議。(Ipsos)
全球平均只有43%的人會建議年輕人當教師,不贊同這麼做的人更多,占45%。
不過在印度(79%)、馬來西亞(66%)以及印尼(58%)這三個亞洲國家,當地居民仍然會建議年輕人去當教師,看來教師這個職業在這些國家依然是「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