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環境正在不斷變化。
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新技術的出現等因素,現在,在已開發國家生產某些商品反而更具成本效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正在過去,全球企業生產策略正在由離岸轉向近岸(near-shoring)。

一直以來,來自新興國家的企業正在地區內乃至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並逐步取得規模以及經濟優勢。
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500強企業中將有46%來自大中華區和其他新興市場。這一數據在2010年為17%,在2000年僅為9%。
教授簡介

GOH Puay Guan | 吳培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
研究領域:科技發展對供應鏈影響、亞洲企業的全球化等
商業格局的改變對亞洲中小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繼續扮演跨國企業的低成本供應商和分包商,或是擔任大企業進入新興市場時的中間商,這些角色已經不再適用。
現在,中小企業必須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依託自身品牌和市場定位,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
開發新產品和服務
Matex International是一家新加坡特種化工產品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89年,並於2004年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它的主營業務包括研發、製造、供應和銷售紡織品、皮革、紙張和高分子行業所需的染料及化工助劑。
經過多年的發展,Matex成功在30多個國家設立起了辦事處和分銷渠道。雖然其他公司的低價的產品帶來了激烈的競爭,但Matex不打價格戰,而是專注於通過創新實現差異化。
Matex鞏固了新加坡的總部的業務經營和中國的生產設備,並在兩國均設立了研發基地。此外,Matex每年將利潤的10%投入新產品和工藝的研發中。

Matex研發出了自有的Megapro產品系統。該系統可有效減少染色操作過程中鹽、危險化學品和水的使用,對水溫的要求也有所降低。雖然這套系統售價高於傳統產品,但其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和環境效益讓它依然極具競爭力。
創造新的價值主張
一直以來,許多亞洲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都扮演著貿易商和分銷商的角色,為不太熟悉當地市場的跨國採購商提供資源。
但隨著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和市場透明度的不斷提升,全球採購成為新的方向。作為單純的貿易中間商,未來將舉步維艱。
新加坡Pacific Agriscience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銷售印度和中國通用作物保護產品的供應商。總部位於新加坡,另外在香港和澳大利亞也設有辦事處。
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從中國和印度的製造商採購化肥和殺蟲劑,然後再將其分銷至亞洲、澳大利亞和其他地區的市場。直至2010年初,這一商業模式都十分成功。

但在此之後,中國製造商開始直接向海外客戶銷售自身產品,而海外買家直接從中國採購的信心也有所增長。
隨著邊際利潤不可避免地下滑,Pacific Agriscience開始採取行動維護自身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其中包括從歐洲和美國發掘創新型的高價值產品,例如生物刺激素和生物殺蟲劑等,再銷售給已經建立起的客戶群。
此外,該公司還利用其在農業化學產品行業建立起來的全球網絡,針對尤其是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初創公司,開展諮詢方面的業務。2016年,通過促成巴西農民合作社CCAB Agro和法國農民合作社InVivo之間的合併,Pacific Agriscience成功搭上了行業整合的快班車。
今時不同往日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和狹窄的利潤空間,曾經擁有輝煌過往的亞洲企業同樣需要做出積極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不同公司應對這些新挑戰的方式雖然都不盡相同,但大家都清楚地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
正如這兩個例子所示,成功轉型並向價值鏈上游進軍,超越傳統的低成本價值主張,需要的是頑強的意志力、非凡的創造力以及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Think Busines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 A strategic imperative
作者:吳培源,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翻譯:楊嘉銘 | 製作:秦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