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uas檢查站進行的虹膜面部掃描檢查正在進行中。(圖:CNA)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於周一(4月15日)宣布,目前正在進行一項為期6個月的,對Tuas檢查站新的非接觸式「簡易」出入境檢查系統測試。
指紋受損的旅客很快就不用擔心在出入境檢查時遇到困難。
ICA的新移民篩查系統使用了三種生物識別技術:指紋、面部和虹膜。
從2019年4月起,移民和檢查站管理局(ICA)將逐步部署一種新的篩查系統,該系統使用三種生物識別符——指紋、面部和虹膜,來補充用於移民通關的指紋匹配。ICA表示,這種方法更準確,對因衰老、疤痕或基因原因指紋受損的旅行者也很有用。

新系統將在所有檢查站啟用。(圖:CNA)
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說:「有了生物螢幕多模態生物識別系統,旅客可以使用這三種生物識別標識中的任何一種進行身份認證。這將為可能在使用指紋方面遇到困難的旅客提供更有效的出入境檢查。」
檢驗過程時間相同
ICA表示,後端系統將驗證所識別的旅行者是否持有有效護照。
旅客無需出示護照或指紋,新系統將使用虹膜和面部圖像驗證他們的身份。使用非接觸式出入境檢查通道時,人們不得戴太陽鏡,帽子或其他頭飾。

(圖:CNA)
這一過程預計將花費與目前移民程序相同的時間。
在交出護照後,旅客將兩個拇指放在指紋掃描儀上,同時看著掃描他們面部和眼睛的攝像頭。螢幕上的綠色標記表示該過程已經完成。

人臉識別攝像頭安裝在入口、排隊線和入境櫃檯。(圖:CNA)
當被問及這一過程是否將花費與當前程序相同的時間時,ICA表示:「作為試驗的一部分,我們將努力微調最終結果,以實現更有效的通關過程。」
該系統正在Woodlands、Tuas和Tanah Merah Ferry Terminal檢查站的人工和自動櫃檯試用。
ICA補充說:「一個強大的旅客生物識別資料庫,包括面部圖像、指紋和虹膜,將有助於在發生安全事故時進行事後調查和數據分析。」
面部識別
與此同時,ICA也一直在加強新加坡邊境的安全,使用面部識別攝像頭。自2012年以來,這種攝像頭一直部署在Woodlands檢查站。
這些攝像機分別位於重要位置,如入口,排隊等候的隊伍附近和入境櫃檯,用於識別通緝人員,包括用於事故後的調查期間。

(圖:CNA)
自2012年以來,該系統已經確定了在新加坡擁有多重身份和以前逾期居留等罪行的通緝犯。但考慮到運營安全,ICA拒絕透露具體數字。
「每天有28萬多名遊客通過Woodlands檢查站。」ICA的副助理專員(DAC)Lian Lee Siong告訴記者。「有了這項面部識別技術,我們將能夠更有效、更安全地處理大量乘客。」
就隱私問題而言,ICA在聲明中表示只允許授權人員進入指揮中心並操作攝像機。
「此外,用戶的訪問權限受到限制,用戶只能訪問指定的任務,任何被發現濫用該系統的人員都將依法接受調查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