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幾周前,馬克說新聞報道新加坡小印度中心的穆斯塔法購物城,發現疫情病例。那時他慶幸剛剛跑去買到了焦糖拿鐵,估計商城會因此而關閉。
我則想小印度周末的人口密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只是一般新加坡人是不會去那個地方買東西。

我之所以知道,因為二十幾年前作為遊客來新加坡去參觀,我就很喜歡。之後一有朋友來就去,而且常帶朋友購物,那裡絕對是一個真正的購物天堂。
商城貨品特別全,尤其是吃的東西,任何時候一網打盡,應有盡有。這些年,我不怎麼去了,因為人口密度大,每次買東西回來都特累,從人群里擠來擠去,好似上班高峰地鐵。
我曾經問過印度族朋友,為什麼印度客工喜歡這裡? 穆斯塔法購物城附近永遠人潮擠擠,有些客工並不買東西,他們就喜歡聚集在那裡。

(照片攝於5月7日,慕斯塔法重新開放後,恰逢新加坡公共假日衛塞者)
他給我分析,那裡是他們這些遠離親人和家鄉的客工,撫慰鄉愁的去處,看到自己熟悉的人,街景或品嘗一點家鄉的味道。
這裡瀰漫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們公寓樓對面,曾有一間印度餐館叫香料(spice),整晚營業到天明,食物非常美味,以前我們經常去吃,只是每次去回來後馬克都鬧肚子。
去年香料被迫關閉,原因食物中毒造成死亡病例。
新加坡常年炎熱,早晨煮的咖喱,如果沒有冷藏處理的話,常溫最容易滋生細菌,印度美食香料多,掩蓋食物變質的味道,不過食物滋生的細菌卻一個也不少。

我非常愛吃印度菜,我想我對印度美食的偏愛,源於幼年父親擅長煮咖喱,我記憶中,咖喱有種父親的味道。
後來,我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做語言培訓時,幾位印度籍學生的太太總請我去家裡吃飯,她們也教我如何品嘗烹飪印度美食。
我和馬克結婚時,他還沒吃過印度菜,不知道印度拋餅為何物。我教他做印度拋餅時,他性子急學不會時還耍孩子氣,把麵餅團扔得到處都是。
現在他烙的印度拋餅是真的能拋起來,還拋得挺高,能把拋餅烙得外層酥脆,內里柔軟。
偶爾我們去穆斯塔法購物,也主要因為周圍都有印度特色美食。
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者,素食做得美味不易,但他們的素食水平特別高。幾年前馬克開始學做印度菜時,他專門跑去選印度咖喱,大概去了幾十次,嘗試煮了幾十道素食咖喱,他才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
在朋友中間吃過我們煮的素食咖喱的,無不想再來吃,基本上都改變了對印度餐又偏見,或完全不知道怎麼吃或有什麼可好吃的成見。現在我們基本不去外面吃咖喱,最好的咖喱美食在家裡。
疫情過去,我們要好好做些印度美食,請朋友來家裡慶祝。

前面的隨筆我也談過,除了印度族群客工宿舍的擁擠及衛生條件差,他們喜歡用手吃飯會不會是另一個感染病毒的因素?
新冠狀病毒的傳播,主要是眼睛口鼻的噴沫及接觸傳染。手是接觸的媒介,而印度族群普遍習慣用手吃飯的。

同時,近距離的空氣傳染,穆斯塔法購物中心新舊兩幢樓是聯通的,並且是24小時營業的商業區。
客工喜歡放工後逗留的地方,周末更是人山人海,一旦有一個人感染病毒,傳播起來,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速度,宿舍的居住條件等等還在其次。
讓我們默默為這些受困在疫情中並被隔離的客工及家人禱告,疫情一定會過去的。他們多數都是身強體健的年輕人,都曾是屠妖英雄,相信他們一定能抗過去。

萬一我們不幸感染了病毒,我們能抵抗過去的機率非常高,治癒率非常高,死亡率在一般疾病的正常死亡率範圍內。
因此,我們要嚴格遵守阻隔措施法令,不能聚集在一起用餐。
另外,也千萬不要恐慌驚懼,不要沮喪緊張,這些情緒壓力造成的崩潰,反而會是抵抗力的第一殺手,對我們對抗疫情毫無幫助。
改變生活習慣不容易,比如使用公共筷子,或者改用餐具而不是用手。但貫徹健康理念,宣傳它,實施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做起的。
今天閱讀一位美籍華人作家文友發的連結,她的兒子感染了病毒,她講述自己及家人如何在家裡做好隔離,並照顧幫助兒子度過難關。
即使在高燒期間,病人完全沒有食慾情況下,還是要鼓勵病人多喝水,多吃一口有營養的食物,同時幫助病人克服恐懼心理。
人最終要靠自身的抵抗力,最後擊退病毒,慢慢恢復起來。所以我們要謹慎防疫,同時也要充滿信心第面對它。
在新加坡的讀者朋友,除了精神支持世界各地病患,也可以在新加坡的官方捐助機構、政府的義工團隊,或sg give 等地,表達對這些印度族客工的關懷和愛。
即使目前他們已經收到足夠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抗疫物資。我們仍然可以想辦法幫助他們。
大家加油!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寬餘時光,原名《屠妖英雄——時光隨筆》首發於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新加坡阻斷措施第八天。本文轉載時有所節略。)
附:馬來西亞也很多外勞。在疫情停工期間,甚至吃飽飯都成為問題。附上兩個視頻,也希望引起更多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