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訊) 餐館集結本地主要農場,推出每月185元(570令吉)的本土農場「救生包」,包含本土生產的雞蛋、鵪鶉蛋、蔬菜和魚類,提供每週送貨到府服務,推出首5天就吸引超過100份訂單。
剛卸任的克蘭芝田園協會前會長翁琢深(46歲)受訪時說,作為圓圃園(Nyee Phoe)第四代傳人,他也將自己視為本地農場的一員,經營「Bistro by Gardenasia」餐館,同時也是The Local Farm發起人,為本地農場、廚師或餐館牽線,打造即煮即食的食品。
他指出,自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農業不斷反思「自給自足」的國內食安問題,而本地約90%食品以來國外。
「我們從這次疫情看到更多新加坡人意識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因此希望藉著這個契機,推出本地農場『救生包』計劃,希望新加坡人能夠給予本地農產品支持。」

訂戶每週可收到的本土農場食材「救生包」,定價每月570令吉 。(Bistroby Gardenasia提供)
翁琢深在兩周內集齊7人團隊,在4月16日推出本地農場「救生包」計劃,包括每週提供N&N農場雞蛋、聯華行鵪鶉蛋、Yili Vegetation蔬菜、魚場漁夫(The Fish Farmer)生產的魚柳,每月也會提供由魚場漁夫與湯品專家The Soup Spoon合作推出可快速加熱的阿參魚湯。訂此食材送上門服務的價格為每月185元,須至少訂6個月。
翁琢深說,推出首5天平均每天吸引約20人下訂,短短5天就超過百人下訂。
「只要訂的人數達到500人,我們就能立即啟動這個項目,最快希望能在5月尾或6月初發出第一份外送。」
「靠人不如靠己」 農場主響應
農場主響應這項計劃,並表示「靠人不如靠己」。
擁有64年歷史的「聯華行」是僅存的兩家鵪鶉蛋農場之一,人稱「Uncle William」的何惠賓(53歲)是響應此計劃的4家農場主之一。
「儘管這可能是項艱巨的任務,但我們仍會給予支持,希望發展出新加坡農產品牌。」
他說,提出至少6個月訂購的要求,是因為農業是按需求生產,也能給予農場主多一層保障,否則將面臨大虧損。
他也說,儘管政府強調從海外尋求多元化資源,但他認為「靠人不如靠自己」,不過要發展起本地的農業還需倚賴市場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