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者認為,在美國對香港祭出具體制裁前,中國不會借撕毀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主動挑釁。停止採購美農產消息的流出,旨在釋放中國能把協議作為籌碼以反制美國的信號。

中國前天(6月1日)傳出停止採購包括大豆、豬肉等美國農產品的消息,引發輿論擔憂中國可能撕毀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以反制美國針對香港國安法而加大對中國施壓。不過,有國企同日據報仍採購18萬噸美國大豆,意味著部分交易仍在持續進行。
受訪學者認為,在美國對香港祭出具體制裁前,中國不會借撕毀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主動挑釁。停止採購美農產消息的流出,旨在釋放中國能把協議作為籌碼以反制美國的信號。
彭博社昨天引述消息人士披露,中國政府已指示中糧和中儲糧等中國最重要的國有農產品進口商,暫停進口包括大豆在內的部分美農產品。中國官員並指示國有買家暫停進口美國棉花和玉米;民營公司則暫未收到暫停進口的指示。
有分析認為,儘管中國總理李克強5月22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諾與美國共同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在中美圍繞香港國安立法而關係持續緊張,上述暫停進口是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面臨被撕毀的最新跡象。
一名消息人士稱,中糧和中儲糧上周五原本針對20至30船美國大豆進行詢價,但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要制裁中國官員後,兩家公司便停止議購程序。
路透社前天引述消息人士稱,特朗普上周宣布將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後,中國進口商取消了1萬至2萬噸、相當於一周訂單量的美國豬肉。另一名熟悉中國政府計劃的消息人士則警告,若特朗普繼續針對中國,中國將取消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對於傳聞中國政府下令國企停止採購部分美農產品,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不了解情況,並稱中國在中美經貿問題上立場一貫、明確。
另一方面,路透社引述三名美國交易商披露,中國國企前天仍購買至少三船、總計至少18萬噸的美國大豆,將在10月或11月裝運。但這比之前中國國企一次100萬噸以上大豆進口量少了許多,也遠低於中國在這兩月對大豆的需求。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中國不會輕易放棄得來不易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目前特朗普對香港的制裁仍是「雷聲大、雨點小」,「在沒有大雨出現的時候,中國不會主動挑釁」。
但陳波認為,傳出中國國企停止採購美農產品的消息,本身可能是中國採取的策略,意在釋放中國有這項籌碼可對美反制的信號,「但並沒有撕破臉,只是做姿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受訪時則說:「目前關鍵信息不是非常清楚,有一點撲朔迷離的感覺。但相信中國不會完全停止執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國在年初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同意今年購買約365億美元(512億新元)美農產品。但在冠病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下,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今年首三個月僅進口33.5億美元的美農產品。若中國進一步停止購買美農產品,將無法履行協議承諾。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對華重燃貿易戰,並對價值約1650億美元的中國消費品加征關稅。李明江認為,疫情和近期國內的騷亂嚴重撕裂美國社會和打擊經濟,特朗普在連任可能性越來越低的情況下,「關稅手段恐怕也不敢打了」。他說,在美國4000多萬人失業之際,對中國消費品加征關稅將對美國普通民眾的生計造成不小壓力,「對特朗普的競選完全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