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新加坡市場又捲土重來了

2020年03月04日   •   3萬次閱讀

新興技術創新在剛出現時都會吸引大量的關注,但往往難以兌現其最初的承諾。經歷過不可避免的崩盤後,最終會化成一波相對平緩且更持續性的浪潮。這被美國的研究和諮詢公司Gartner稱為「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

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

隨著新的公司從最初破產和放棄經營的「廢墟」中重新崛起,新加坡的共享單車行業可能即將迎來第二波浪潮。

第一批參與者已退出,共享單車市場現在只有三家企業——SG Bike,Anywheel和Moov Technology。

這會有什麼不同?

以上三家都是新加坡本土企業,它們的模式能否在本土取得成功,直接關係到自身的利益。初步跡象還表明,這批企業已從最初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監管環境也很有利,使長期增長成為可能。

教授簡介

GOH Puay Guan | 吳培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

教研領域:全球供應鏈結構的變化、技術對供應鏈的影響、亞洲企業的全球化等

以前的共享單車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用戶網絡的創建和快速擴張的基礎上。然而,與Facebook或Netflix等基於數據的高度可擴展的平台商業模式不同,維護有形資產的自行車網絡還需要運營和成本。

儘管可以分攤間接成本,但共享單車大部分運營成本是實體的、本地化的,與純數字化的科技平台相比,想要擴大業務規模的難度更大。

逐城擴張

當年巔峰時期,新加坡大街小巷有的共享單車超過20萬輛。如今,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 批准的持運營牌照自行車數量為45,000輛,更加易於管理。

此外,自從每輛自行車的牌照費用減半以來,單位成本也下降了。每輛自行車越早達到盈虧平衡點,由於損壞和維修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就越低。

目前的三家企業中有兩家表示,他們正考慮在特定社區如荷蘭-武吉知馬(Holland-Bukit Timah)和榜鵝(Punggol)採取一種謹慎的、逐城鎮、本地化的擴張方式。

這很明智,畢竟自行車的行駛距離有限。使用最頻繁的人群可能會騎自行車到主要的地鐵或巴士站。

因此,確定特定區域內自行車和用戶的最優集群是明智的策略。鑒於在每個區域內的自行車投放量相對較小,每輛自行車的利用率能夠大幅提高,且每輛自行車的潛在用戶比例會更高。

放慢擴張步伐也能讓企業先了解客戶的行為和需求,從而更有效地配置資源。

更廣泛的選擇

第二波共享單車企業擁有更廣泛的出行工具選擇,包括電動自行車和個人出行設備(PMDs) ,從而滿足不同的客戶群體。

外賣市場的不斷增長也為共享單車帶來了潛在的新需求,尤其是在最近禁止電動滑板車駛入人行道的情況下。

隨著共享單車市場的日趨成熟,共享單車企業可能會發展成B2B模式,帶來合作和收購機會。這一點在更加成熟的市場已經實現:美國網約車公司Lyft和中國的滴滴都收購了共享單車公司,以拓寬它們的出行服務。

在中國,共享單車還與電子支付、外賣和基於地理位置的廣告推送成功結合。

有了這些因素,新一波共享單車公司成功的機會也更大。然而,在實現成功的商業模式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當前,共享單車仍必須停放在指定區域,這意味著它所提供的便利性仍然無法精準到每一戶。消費者使用率將取決於這些指定區域的位置。

要讓用戶更便捷地使用共享單車,可以考慮在工業區、商業區和住宅區開放未使用的摩托車停車場,以供共享單車使用。

擴大規模

共享單車公司還必須在人口密集地區運營,以更好地平衡供求關係,並降低重新配置自行車的成本。

另一個挑戰在於擴大規模。共享單車業務中,經營者對資產擁有所有權,並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其出租。這一點與寫字樓或其它物業租賃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提高資產利用率是實現盈利的關鍵。每個集群也相當獨立。

共享單車公司還需要應對的主要問題在於如何彌補自行車修理的費用。畢竟現在很少有公司收取押金,這可能是增強市場接受度的一種方式,也是考慮到之前的公司如oBike在退出市場之後,卻不退還已收取的押金,消費者普遍表示反感。

新加坡第二輪共享單車風潮能否取得成功還有待觀察,但有跡象表明,這些新的本地公司已經意識到了潛在的挑戰,並正在努力應對挑戰。

與個人出行工具一樣,自行車出行已成為不少發達城市交通選擇的一部分,它有助於連接公共運輸樞紐與家的路程,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在新加坡,共享單車或許不會成為下一個估值數十億美元的獨角獸行業,但在目前新規定以及企業採取的漸進策略之下,它最終有望形成一個可盈利、可持續的業務。

或許,限制增長的關鍵因素在於客戶每次使用共享單車的騎行距離。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Think Busines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Is bike sharing about to bounce back?

作者:Goh Puay Guan,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翻譯:陳思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8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208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4788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275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