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新加坡市场又卷土重来了

2020年03月04日   •   3万次阅读

新兴技术创新在刚出现时都会吸引大量的关注,但往往难以兑现其最初的承诺。经历过不可避免的崩盘后,最终会化成一波相对平缓且更持续性的浪潮。这被美国的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称为“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

随着新的公司从最初破产和放弃经营的“废墟”中重新崛起,新加坡的共享单车行业可能即将迎来第二波浪潮。

第一批参与者已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现在只有三家企业——SG Bike,Anywheel和Moov Technology。

这会有什么不同?

以上三家都是新加坡本土企业,它们的模式能否在本土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初步迹象还表明,这批企业已从最初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监管环境也很有利,使长期增长成为可能。

教授简介

GOH Puay Guan | 吴培源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系副教授

美国·史丹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

教研领域:全球供应链结构的变化、技术对供应链的影响、亚洲企业的全球化等

以前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用户网络的创建和快速扩张的基础上。然而,与Facebook或Netflix等基于数据的高度可扩展的平台商业模式不同,维护有形资产的自行车网络还需要运营和成本。

尽管可以分摊间接成本,但共享单车大部分运营成本是实体的、本地化的,与纯数字化的科技平台相比,想要扩大业务规模的难度更大。

逐城扩张

当年巅峰时期,新加坡大街小巷有的共享单车超过20万辆。如今,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 批准的持运营牌照自行车数量为45,000辆,更加易于管理。

此外,自从每辆自行车的牌照费用减半以来,单位成本也下降了。每辆自行车越早达到盈亏平衡点,由于损坏和维修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越低。

目前的三家企业中有两家表示,他们正考虑在特定社区如荷兰-武吉知马(Holland-Bukit Timah)和榜鹅(Punggol)采取一种谨慎的、逐城镇、本地化的扩张方式。

这很明智,毕竟自行车的行驶距离有限。使用最频繁的人群可能会骑自行车到主要的地铁或巴士站。

因此,确定特定区域内自行车和用户的最优集群是明智的策略。鉴于在每个区域内的自行车投放量相对较小,每辆自行车的利用率能够大幅提高,且每辆自行车的潜在用户比例会更高。

放慢扩张步伐也能让企业先了解客户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更广泛的选择

第二波共享单车企业拥有更广泛的出行工具选择,包括电动自行车和个人出行设备(PMDs) ,从而满足不同的客户群体。

外卖市场的不断增长也为共享单车带来了潜在的新需求,尤其是在最近禁止电动滑板车驶入人行道的情况下。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日趋成熟,共享单车企业可能会发展成B2B模式,带来合作和收购机会。这一点在更加成熟的市场已经实现:美国网约车公司Lyft和中国的滴滴都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以拓宽它们的出行服务。

在中国,共享单车还与电子支付、外卖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推送成功结合。

有了这些因素,新一波共享单车公司成功的机会也更大。然而,在实现成功的商业模式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当前,共享单车仍必须停放在指定区域,这意味着它所提供的便利性仍然无法精准到每一户。消费者使用率将取决于这些指定区域的位置。

要让用户更便捷地使用共享单车,可以考虑在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开放未使用的摩托车停车场,以供共享单车使用。

扩大规模

共享单车公司还必须在人口密集地区运营,以更好地平衡供求关系,并降低重新配置自行车的成本。

另一个挑战在于扩大规模。共享单车业务中,经营者对资产拥有所有权,并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其出租。这一点与写字楼或其它物业租赁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提高资产利用率是实现盈利的关键。每个集群也相当独立。

共享单车公司还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弥补自行车修理的费用。毕竟现在很少有公司收取押金,这可能是增强市场接受度的一种方式,也是考虑到之前的公司如oBike在退出市场之后,却不退还已收取的押金,消费者普遍表示反感。

新加坡第二轮共享单车风潮能否取得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有迹象表明,这些新的本地公司已经意识到了潜在的挑战,并正在努力应对挑战。

与个人出行工具一样,自行车出行已成为不少发达城市交通选择的一部分,它有助于连接公共运输枢纽与家的路程,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新加坡,共享单车或许不会成为下一个估值数十亿美元的独角兽行业,但在目前新规定以及企业采取的渐进策略之下,它最终有望形成一个可盈利、可持续的业务。

或许,限制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客户每次使用共享单车的骑行距离。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Think Busines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Is bike sharing about to bounce back?

作者:Goh Puay Guan,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系副教授

翻译:陈思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721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4104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