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婧
攝影:陳婧
亞洲文明博物館收藏的上百件唐代沉船黑石號文物,本周起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場配合新加坡與中國建交30周年舉辦的交流展覽,因冠病疫情四度延期,終於在兩國通力合作下推出。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上海市副市長陳通和新加坡駐滬總領事蔡簦合等兩國代表,昨天在上海博物館共同為「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揭幕。這也是上海博物館疫後重開半年來推出的第一個國際合作展覽。

上博館館長楊志剛(右四)向上海市副市長陳通(右三)和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伉儷(右二及一)介紹展品。
黑石號是一艘滿載唐朝貨物的阿拉伯商船,因觸礁而在印度尼西亞海域沉沒,在1998年被打撈上來。亞洲文明博物館收藏的五萬多件陶瓷和金銀器物,證明東南亞地區早在九世紀便開始與中國進行長途海運貿易。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上月訪問新加坡時,也到亞洲文明博物館參觀這個展覽。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左二)與楊潔篪(右一)上月20日參觀亞洲文明博物館(檔案照)
亞洲文明博物館為本次展覽精選的168件文物,是它們出水後首次「海歸」中國展出。上海博物館也從全國各地借調了80件同時期文物,與黑石號展品互為對照,呈現更完整的唐代風貌。
上博館長楊志剛向《聯合早報》介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提到,黑石號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上博與亞洲文明博物館三年前就開始共同籌備這次展覽,去年新加坡與上海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以來,黑石號沉船珍品展被納為合作項目,以深化兩地文化交流。

上海博物館從全國各地借調了80件唐代文物,與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黑石號」藏品互為對照。
展覽因疫情四度延期
策劃展覽的上博展覽部副主任褚馨受訪時透露,展覽原定今年4月推出,但因疫情而四度延期。好不容易敲定在9月面世,又因國際航班緊缺,押運展品的新方專家一度訂不到機票。雙方通力合作,終於促成兩名新方專家攜展品在8月底飛抵上海,在防疫閉環安排下參與布展。
褚馨說:「疫情帶來的變數太多,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兩國團隊都抱著『一定要把展覽辦起來』的堅定信念,合作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促成展覽順利開幕。」
呂德耀受訪時說,這場好事多磨的展覽體現新中兩國人員的相互理解和密切合作,也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兩國的文化交流。他也披露,亞洲文明博物館今年11月將舉辦明朝主題大展「永樂·萬曆——明朝皇帝」,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明代文物。「看過這兩場展覽的觀眾,將更深入領略唐明兩代的文化貢獻與傳承,這也是新中兩國直到今天都共同珍視和敬重的。」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外觀。(檔案照)
人在新加坡的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陳威仁,昨天也通過視頻發來祝賀。他說,黑石號上的文物產自中國,卻是為中東市場審美而設計的跨文化產物,展覽恰如其分地體現出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如何促成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