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TU研發出一種新型可攜式手臂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患者在家中通過機器人進行輔助治療。這種新型機器人可以使他們無需去醫院或診所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這也會降低感染COVID-19等傳染病的風險。
這項名為H-Man的緊湊型機器人在一個總數達到60名接受康復治療的中風患者的臨床試驗中,證明了其在幫助患者提高上肢活動能力方面的功效。

H-Man logo 來源:articares.com
H-Man一覽
H-Man是一款可攜式手臂康復機器人,重14公斤,由形狀像操縱杆的手柄和大螢幕組成。
患者通過執行螢幕上顯示的規定任務,例如通過玩遊戲進行手臂的康復訓練,而機器人則負責通過分析用戶的進度來評估用戶的康復進程,然後再將這些數據發送給專門的治療師。

機器人的工作過程 來源:NTU-Twitter
H-Man有一些專門設計的遊戲,可以吸引患者,使他們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下進行康復訓練。
患者將使用操縱手柄來玩遊戲。該手柄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來感知患者的手臂力量並施以多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來增加或減少遊戲的難度,從而幫助他們重新學習對於機體運動的控制和感覺。

來源 :NTU官網
該設備易於安裝和使用,H-Man可以配備各種軟觸式手柄,包括嵌入式傳感器的手柄,以滿足用戶及其治療師更多樣的需求。

不同的手柄 來源 :Articares.com
研發歷程
該智能機器人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科研團隊與陳篤生醫院(TTSH)康復治療中心(CART)的康復醫生和職業治療師合作開發的,歷時八年。

來源:NTU官網

來源:陳篤生醫院官網
NTU研究團隊的負責人,ARTICARES聯合創始人Domenico Campolo副教授表示,他們的最初目標是開發一款價格合理的可攜式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幫助中風患者在家中實現康復治療的過程,而無需專門去社區醫院。而且患者們可以調整自己康復治療的步驟。

來源 :tzhchi.org.sg
前景展望
在新加坡,有總計3.65%的人口得過中風(Stroke),並且每天有26個新的中風病例。
據統計,2007-2017年間,中風是新加坡第四大最常見的死因。新加坡最常見的死因排序為:1/缺血性心臟病;2/下呼吸道感染;3/阿爾茨海默氏症;4/中風。

辨別中風 來源:heho.com
而該機器人可以作為中風患者傳統療法的補充。
NTU機器人研究中心組長Campolo說:「隨著新加坡人口的老齡化,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中老年人受到中風或其他傷害的影響。」
「我們的智能機器人旨在幫助患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在自己家中練習。它還可以擴大康復醫生和職業治療師的服務範圍,因為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監督更多的患者,而不是通過一對一的方式。」
因此,H-Man將原本只能在社區醫院或診所完成的訓練搬到了家中。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開始,不需要提前安排自己的時間,進行預約。這也可以讓患者在一個更舒適、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康復訓練。

來源:Articares.com
為了控制H-Man上的遊戲和編程,基於TTSH康復醫生和職業治療師的反饋,NTU科研團隊設計了一個名為CARE的數字平台。這個自動反饋平台還允許臨床醫生遠程跟蹤患者的康復情況。
展望未來,ARTICARES計劃進一步利用機器人技術和AI等技術來改善醫療保健水平並改善人們的生活。
「我們的目標並不止於此。我們的願景是使康復服務更加觸手可及,讓儘可能多的患者可以及時接受治療,並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在的康復潛力。」
確實,在當前的形勢下,居家治療變得尤為重要。在新冠病毒仍然肆虐的情況下,社交隔離與減少接觸已成為新常態。
而此時,H-Man可以幫助患者在更短的時間內恢復行動能力並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