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國立大學一項歷時逾20年的研究顯示,多吃水果讓身體更健康,心情也會更好,從中年時期開始多吃水果,能有效降低年老時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
新加坡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周一(22日)公布這項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透過對1萬3000多名新加坡2華人追蹤研究約20年發現,從中年時期開始每日攝取至少三份水果的人,相較於每日攝取水果不足一份的人,在老年時期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降低了21%。
研究也顯示,包括蘋果、柳橙、西瓜、蜜瓜等在內的14種本地常見水果,都具有減少憂鬱症狀的效果。這些水果涵蓋了不同價位和含糖量,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帶領研究的新加坡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健康長壽轉化研究計劃許恩佩教授介紹,調查對象來自1993年至1998年展開的《新加坡華人健康調查》,這項調查在1993年至2016年間三次回訪初始年齡介於45歲至74歲的新加坡華族參與者,最終得到1萬3738份有效數據,樣本數和研究時長在同類研究中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許恩佩解釋,食用更多水果能幫助減少憂鬱症狀的產生,可能由於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和抗發炎微量元素,能夠減少人體老化過程中的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進而減少這些不適所導致的憂鬱症狀。
許恩佩說,每天至少吃三份,即240克水果,可以透過每餐後食用一份到兩份水果來達成。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升糖指數(簡稱高GI值)和低GI值水果所產生的效果沒有區別,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吃低GI值的水果,避免血糖升高。
她強調,比起一定要選擇某種水果,更重要的是養成食用水果的好習慣,例如把飯後甜點換成飯後水果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研究也發現,攝取更多蔬菜,對於減少老年憂鬱症狀的發生沒有顯著功效。
一項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各族年長者中,有約3.7%患有老年憂鬱症,另有約13.4%存在憂鬱症狀,影響晚年生活品質。
研究指出,透過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憂鬱症狀產生,幫助年長者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新加坡這樣的老化社會須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