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濟擴張和降息將近的環境下,新加坡有地和非有地豪宅的平均成交價均有增長。
2024年上半年豪宅報告指出,新加坡有地豪宅的平均成交價從2023年下半年的約1670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870萬元,上揚約12.1%。與此同時,非有地豪宅的平均成交價從1460萬元增至1560萬元,增幅約6.7%。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豪宅市場總交易額環比上升9.3%,達10億5000萬元,總成交量為59個單位,與去年下半年的60個單位相比基本持平。
豪宅指的是核心中央區(CCR)中價格至少達1000萬元的私宅,包括優質洋房(GCB)。

報告顯示,有地豪宅上半年的成交量達43個單位,比去年下半年多一個,但總成交額環比上升14.7%至8億零400萬元。
其中,獨立洋房成交量環比增加39.1%至32個單位,總交易額達6億8000萬元。半獨立洋房和排屋的成交量則下降至11個單位,交易額共計1億2400萬元。
有地豪宅中最大的一筆交易在民東園(Bin Tong Park),交易額達8400萬元,面積為2萬8111平方英尺,尺價近3000元。
報告指出,可能是由於本地強勁經濟增長提振了投資信心,豪宅市場在保持成交量的同時,取得價格增長,展現韌性。
此外,優質洋房上半年平均尺價達到2138元,為2020上半年以來的四年最高。今年上半年共有12棟優質洋房成交,總交易額達3億6000萬元,其中11棟來自第10區,還有一個在策士納道(Chestnut Avenue)。
在非有地豪宅方面,它在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量環比降低兩個至16個單位,總交易額也環比下降5.14%至2億5000萬元。
報告說,平均尺價超過5000元的交易不常見,2021年至今共有11筆,而今年上半年就有三個單位成交。
新加坡最高摩天大樓Skywaters Residences的頂層公寓以4730萬元成交,尺價達6100元。另外兩個則是相鄰的新加坡麗思卡爾頓公寓(Ritz-Carlton Residences Singapore)單位,各以1650萬元價格售出,尺價為5367元。
外國買家對本地豪宅有需求但成交量低
報告指出,外國買家購買的豪宅公寓量從去年下半年的13個單位,在今年上半年減少至10個單位,總交易額環比下降12%至1億7170萬元,但平均交易價環比上升14%至1720萬元。10個單位中,只有Skywaters Residences的買家不是永久居民,其餘均為新加坡永久居民,五名來自中國大陸。
專家認為,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有效限制了非永久居民的外國買家進入新加坡豪宅市場,而後者也可能計劃在購房前先取得永久居民的身份。
展望未來,在經濟增長和降息預期的影響下,新加坡豪宅市場下半年預料繼續保持韌性。
報告說,有地豪宅繼續受益於供應有限,以及本地與外國買家的持續需求。非有地豪宅則保持穩定,主要以優質地段和高端開發項目為主,外國買家需求預計保持低迷,但新永久居民依然會是豪宅市場的重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