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電動車充電法規正式生效,要求所有電動車充電樁的型號必須獲得官方批准並完成註冊方可使用。法規規定,初次違例使用未註冊充電樁者可能面臨最高1萬元的罰款或最長六個月的監禁,或兩者兼施。
目前,本地已安裝了大約四五千個充電樁,新法規要求所有充電樁的型號必須通過陸路交通局的審批,並貼上批准標籤,以確保充電服務的可靠性和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的拓展。
按照法規規定,各類充電樁的註冊費用不同,而政府將提供津貼以降低註冊成本。在過渡期間,購買並安裝的充電樁將免費註冊。此外,為鼓勵儘早安裝充電樁,政府將在過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為註冊費提供分級補貼,尤其對低功率和公共充電樁的津貼最多。
法規還規定,未獲得檢驗認可的充電樁屬於違法,初犯者可能面臨最高4萬元的罰款、最長24個月的監禁,或兩者兼施。此外,購買或安裝充電樁但尚未註冊的業主可以在過渡期內繼續使用,但在過渡期或之後購買的充電樁必須按規定註冊。
許連碹博士,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透露今年以來新註冊的車輛中,近18%為電動車,相比2021年的不到4%大幅增長。她表示希望法規的實施能夠讓公寓更容易安裝充電樁,促進電動車的發展。
新法規的生效旨在更好地監管電動車充電樁的供應、安裝和維護,以確保電動車充電服務的可靠性,並為未來電動車的充電需求提供支持。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