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新加坡排名第34,比去年下降四位,但仍穩居東南亞第一。

亞洲地區進入前50的國家僅有三個,分別是越南(第46)、泰國(第49)。
相比之下,日本排名第55,菲律賓第57,韓國第58。
全球範圍來看,北歐國家依然占據榜首,芬蘭連續八年位居第一,丹麥、冰島、瑞典緊隨其後。
幸福指數最低的國家仍是阿富汗。
影響幸福指數的六大因素
《世界幸福報告》由聯合國發布,自2012年以來,每年根據蓋洛普全球調查數據,對各國民眾的生活滿意度進行排名。

排名基於過去三年的數據(2022-2024),評估六個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
收入水平(人均GDP)
社會支持
健康水平(預期壽命)
生活自由度
慷慨程度
政府清廉度(對腐敗的感知)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2023年曾排名第25,為歷史最高。那麼,新加坡為何仍然是東南亞最幸福的國家?
經濟實力 穩定的高收入國家
新加坡的人均GDP在2024年達到了8.2萬美元,在亞洲僅次於卡達(10.1萬美元)和阿聯(8.8萬美元)。
雖然生活成本較高,但政府通過稅收減免、住房補貼、醫療補助等措施,確保大部分居民都能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

此外,新加坡的失業率僅2.3%,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約5%)。
穩定的就業環境,讓大多數人能夠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超高安全感 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2025年,新加坡的犯罪率為每10萬人口0.3起,連續十年位列全球最安全國家之一。
公共運輸安全
地鐵站、公交車配備高清監控和緊急按鈕,夜間出行也毫無顧慮。

食品安全
餐飲業監管嚴格,所有餐廳必須接受食品衛生評級。
醫療資源充足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在全球排名前五,居民平均壽命高達84.5歲。
對於留學生來說,這種安全感極大減少了生活壓力。一位中國留學生表示:「晚上十點走在學校附近,完全不擔心安全問題。」
生活便利度 15分鐘生活圈
新加坡推行「15分鐘生活圈」政策,讓居民步行15分鐘內即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組屋區配備超市、食閣、健身房,無需長途跋涉。
地鐵站間距短,全島覆蓋率高,平均通勤時間僅需30分鐘。

24小時便利店、無人超市普及,隨時隨地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
「我住在學校宿舍,樓下就有食閣和超市,步行五分鐘就能到地鐵站,這種高效的生活節奏讓我能更專注於學業。」——一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
多元文化 全球化氛圍濃厚
新加坡有四大官方語言(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但英語是主要通用語言。
2025年數據顯示,超過80%的居民認為跨文化交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裔共存,傳統節日同樣盛大。
小印度、牛車水、甘榜格南等文化街區,展現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

國際留學生占比達20%,學生群體多元化。
「春節和開齋節都放假,文化融合讓人覺得這裡是個真正的『世界城市』。」——一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城市綠化 在都市中擁抱自然
新加坡不僅是全球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還是全球綠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47%)。
01 濱海灣花園
標誌性超級樹,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02 麥里芝蓄水池
擁有長達11公里的徒步道,是當地人放鬆的首選。
03 烏敏島
未開發的自然景區,適合周末騎行和露營。
新加坡政府提出,2025年實現「每戶步行10分鐘可達公園」的目標,打造真正的「花園城市」。
教育優勢 全球領先的學術資源
新加坡的大學在全球排名長期保持前列,2025年QS排名中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全球第8
南洋理工大學(NTU):全球第15

新加坡高校強調實踐與創新,例如:
管理大學的「城市實驗室」項目,讓學生參與智慧城市設計。

南洋理工的「創業工坊」,孵化出多個環保科技企業。
豐富的藝術、體育、社會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我的計算機科學課程不僅有編程,還包括戲劇課和社會服務,這讓我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一名本科生。

新加坡的幸福指數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對「人」的深度關懷——從經濟穩定、安全感、生活便利度、多元文化、自然環境、教育資源等多個方面入手,讓居民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