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設計的話術、環環相扣的騙局,差點讓一位退休教師半生積蓄血本無歸!
75 歲的退休華校教師蔡女士遭遇冒充政府人員的詐騙團伙,在提取 30 萬元畢生積蓄的最後關頭,被機警的銀行職員成功攔下,上演現實版 「反詐生死時速」。

3 月 24 日,蔡女士接到一通自稱 「保險人員」 的電話,對方稱有人冒用她的身份購買保單,每月需繳費 900 元。
驚慌失措之際,另一名 「經理」 來電,稱能幫她私下取消保單,但要求嚴格保密。
緊接著,兩名自稱金管局職員的騙子輪番上陣,通過視頻通話誘使蔡女士展示銀行帳戶餘額,並不斷洗腦,聲稱這是涉及洗黑錢的重大案件,已有 900 個類似案例。
在騙子的持續 「心理攻勢」 下,蔡女士逐漸喪失警惕。
次日,蔡女士按照指示前往華僑銀行,試圖提取 30 萬元存款,並以 「購買黃金」 為由向銀行職員解釋。
關鍵時刻,銀行職員敏銳察覺異常,立即展開勸阻。面對職員的詢問,蔡女士甚至還偷偷聯繫騙子,只因對方警告 「不能讓他人發現」 。
好在銀行職員堅持勸說,最終讓蔡女士識破騙局。據悉,這 30 萬元是蔡女士賣房所得的全部積蓄,一旦被騙,後果不堪設想。
事後,銀行職員不僅幫忙報警,還協助蔡女士拉黑了四名騙子。
無獨有偶,類似的保險詐騙電話近期頻發。
59 歲的自僱人士黃先生 4 月 25 日接到陌生來電,對方冒充職總工作人員,稱其保單即將到期,若不處理將扣除 900 元。
當被要求點擊網上連結處理時,黃先生憑藉日常積累的反詐意識果斷掛斷電話,並通過 ScamShield 舉報。
28 歲的公眾黃先生也遭遇同類騙局並進行舉報。
記者查詢發現,相關詐騙號碼已分別被舉報 6 次和 14 次,足見此類詐騙手段的猖獗。
這起驚心動魄的詐騙事件,既彰顯了銀行職員的專業與負責,也為公眾敲響警鐘。詐騙分子手段不斷升級,冒充官方身份、編造複雜案情,令人防不勝防。
守護財產安全,需要每個人時刻保持警惕,遇到可疑情況及時與相關機構核實,切勿輕信陌生來電與指示,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