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捐款者歷來最多 本地文化藝術團體去年獲4500萬捐款

圖:《今日報》

本地藝術與文化團體去年共收到4千500萬元的捐款,超過400名捐款者和機構獲頒「藝術贊助獎」,人數自2021年增加了百分之25,創40年來新高。 其中,個人捐款者達313人,也是歷來最多的。 (圖:國家藝術理事會)
本地藝術與文化團體去年共收到4500萬元的捐款,超過400名捐款者和機構獲頒「藝術贊助獎」,人數自2021年增加了25%,創40年來新高。
其中,個人捐款者達313人,也是歷來最多的。
國家藝術理事會1983年設立藝術贊助獎,肯定捐款者對本地藝術領域的貢獻。2020年至今,藝術團體收到的捐款增加了近三成,增幅創過去三年的新高。
藝理會今年也首次設立藝術贊助傑出榮譽獎,這個新獎項肯定那些長期貢獻,獲得藝術贊助榮譽獎至少20次的捐款者。藝術贊助榮譽獎的得獎機構和個人每年分別捐出至少150萬和10萬元。
新獎項的得獎者包括大華銀行和新報業媒體信託,它們通過不同方式,資助藝術團體和藝術家推出更多優質創作,進而推動本地藝術領域發展。
其中一名獲頒藝術贊助榮譽獎的是書畫鑑藏者秋齋主人曾國和。曾國和說,他從小對音樂和繪畫深感興趣,但以前並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如今希望能夠盡綿薄之力回饋社會。他每年會向新加坡華樂團、鼎藝團和南華潮劇社捐款。
以贊助鼎藝團為例,曾國和說這個本地華樂室內樂團成員都較年輕,而且有理想,因此他希望給予支持,培育更多本地年輕藝術工作者。
「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其實非常難,他們都付出不少努力,披荊斬棘也未必能成功。不過,本地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捨棄其他職業,把藝術當職業,這是不容易的,所以應該給他們多一些支持。同十年前相比,我認為本地藝術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本地藝術水平有所提高,在音樂方面,觀眾能接受的曲目也更廣,這都是非常可喜的。如果有更多藝術愛好者願意為這個領域做捐贈,我想本地的藝術團體會有更好的發展,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藝術家也需要養料的輸入,社會的關注度越大,新加坡藝術文化的發展就越好。」
藝理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首次捐款的人有所增加,2021年至今增加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