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東南亞國家「聲名在外」。
尤其是一提到當中的緬甸、柬埔寨兩個國家,很多人的第一聯想就是電詐、網賭、販運、毒等等負面印象。
換一句話,那就是個「窩點」,「根據地」。
不過近期卻傳出了這樣一個消息,有學生到柬埔寨開展海外活動,完成「學校作業」。
其中有學生在此次活動中不幸身亡。這又是發生了什麼事?

圖源:plan_B | 不幸去世的17歲女學生
國際學校學生組團到柬埔寨
完成課業,1女生身亡 一般情況下,派遣學生到鄰國開展海外活動,或者學校交流是很平常的事情,新加坡的學校也不例外。
此次意外出現在一名17歲的印度籍女生身上,她是東南亞聯合書院(UWCSEA)杜佛路校園11年級的學生。
東南亞聯合書院,始建於1971年,是亞洲首家聯合世界書院。建校40多年以來,學校的學生來自於全球70多個國家。
在新加坡總共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杜佛和淡濱尼,提供了幼兒、小學、中學到高中教育,及8-12年級學生的住宿樓。 此次出事的就是杜佛校區的女學生。

據本地媒體《海峽時報》的報道,今年6月1日,學校給學生家長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該校11年級生有一個課程項目,即在作業周(project week)到海外完成作業。
這個安排的初衷是為了培養學生畢業後的獨立生活能力。
初衷是好的,但意外也是真實存在的。
今年6月1日,該校17歲印度籍女生在柬埔寨的首都金邊發生車禍,據描述,當時沒有老師或者成年人陪伴,一塊的只有同學。
但當時具體多少人在一起,都有誰跟女生一起等這類具體細節並無透露。
根據事發後6月7日的電郵聲明,參與這類海外活動的學生一般分成4-6人一組,最長半年時間內規劃自己的行程。

整個過程中老師承擔的角色是從旁監督協助,但並非跟學生一起出行。
根據學校的聲明,分組的4到6個學生當中,學校要求必須要有一人接受過急救訓練,每個學生都有一份「急救號碼」,一個24小時應急熱線電話、一份當地聯繫人及距離最近的醫院清單。
從上述信息來看,關於這類海外課業活動,大部分內容是由學生自主安排。
對於這個自主權,家長們觀點不一。
「避免去柬埔寨跟緬甸吧。」

「很悲傷的消息嘞,這麼小就沒了,這是不是對獨立的意義有什麼誤判。」

事實上,即便跟此事無關的家長也投以關注,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名義,送孩子出國,沒有成年人的監督陪同,這樣做是否真的合理。
比如這次意外,應該如何避免?
根據最新消息,學校目前是打算請第三方調查此事,同時對「作業周」這一項目的程序進行檢討,並且將呈交報告給該校理事會的審計與風險委員會。
目前對於印度女孩身亡的調查還未有結果說明。
校方已經同該學生家屬一塊以死者的名義成立了一個信託基金,用來資助學校的獎學金等。
校方以死者的名字冠名一個獎學金。(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