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中小型企業目前並沒有面對強制性的可持續發展披露要求,但這一狀況可能會在未來發生改變。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主席李全德在大華銀行主辦的「可持續發展指南論壇」爐邊對話會上表示,中小企業的客戶,尤其是外國客戶,正日益要求提供可持續發展報告,未來新加坡的中小企業需要開始進行簡單的披露,並逐漸擴大披露範圍。

圖源:ST
為了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披露,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計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提供可持續報告資助,以及針對中小企業進行披露的教育計劃。李全德認為,許多企業對可持續發展行動採取拖延的態度,主要原因是成本較高,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成本有望降低,企業對可持續性發展和實際操作的認知缺口相對容易解決,因為政府、銀行、商會和商團的教育計劃可以填補這一缺口。
更難解決的問題是,誰將為採取削減氣候變化問題的舉措買單。李全德指出,削減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非常昂貴,而成本責任是一個公平問題。新加坡政府採取的是碳價格機制,企業可以決定減排的最有效方式,而對於經濟能力較弱的企業,政府會提供補貼。
除了政府和企業可以傳播可持續相關知識以外,銀行也是為計劃展開可持續發展項目的企業提供優惠資本的重要渠道。大華銀行集團商業銀行服務主管連文輝表示,截至去年底,大華銀行共提供了61億元的可持續貸款予中小企業,年增長率達77%。此外,大華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智囊資助計劃(SAGE)也能協助中小企業設定可持續績效目標,以及縮減獲得融資的時間、成本和資源。
企業可以把開展可持續轉型視為一次機遇
開展可持續行動對企業來說不僅是成本增高,也可以是一次發展機遇。例如,油氣領域的企業可以進入風力市場,電力公司也可以從清潔能源中獲得參與市場的機會。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目前正與其他政府機構合作,在全球碳信用市場頻發醜聞、可信度受打擊後,重啟自願排放交易市場,這不僅可以讓本土企業有機會參與這個市場,也能彌合綠色差距。

圖源:FACEBOOK
捷必勝執行主席林永車表示,政府在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如果企業不跟上,便會被淘汰,因此他致力於引進更環保的建築業機械,協助建築公司滿足競標工程的條件之餘,也能長期節省能源開支和降低碳排放。
在新加坡,中小型企業需要開始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並採取行動,這不僅是為了滿足客戶的要求,更是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政府的支持,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企業的新機遇,而不僅僅是成本。
可持續發展不僅關乎環境保護,還包括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可持續性。企業需要考慮如何在經營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如何保障員工的權益和福利,以及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通過採取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企業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品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制定明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將其融入到企業的日常運營中。企業可以設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並定期進行評估和改進,企業還可以與政府、非政府組織、供應商和客戶等利益相關方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圖源:CNA
在新加坡,政府鼓勵企業採取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並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例如,政府推出了綠色貸款計劃,為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用於投資環保項目和清潔技術。政府還設立了綠色認證計劃,為企業提供認證和標識,以證明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就。
總之,可持續發展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加坡的中小型企業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並積極採取行動。通過採取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企業可以為環境保護、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貢獻,同時也為自己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