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從冠病疫情逐漸復甦,亞太地區約300名政府與行業領袖將聚首新加坡,探討如何保障航空安全。

首屆亞太航空安全峰會(Asia-Pacific Summit for Aviation Safety)今年3月22日至24日,將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舉行。
主辦方新加坡民航局和飛行安全基金(Flight Safety Foundation)發文告表示,冠病疫情為航空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包括技術人員是否足夠和熟練、從倉庫回歸空中的飛機適不適合航行,以及人員對於新程序和安全制度是否熟悉。
航空業的顛覆性轉變,加上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航空系統等新技術的出現,在創造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獨特的安全風險。為此,峰會除了會探討這些安全挑戰和事故發生的原因,也會討論如何通過解決人為因素問題和利用運營數據和技術等,加強航空安全。
與會者包括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導航署署長史蒂芬·克里默(Stephen Creamer)和歐洲航空安全局局長派屈克·基(Patrick Ky)。

新加坡民航局局長韓國元:確保航空安全須區域合作
新加坡民航局局長韓國元說,隨著空中交通流量恢復到疫前水平,舉行這次峰會是適時的。 儘管各國都有各自的制度,但航空業和航空公司的運營都是跨國界的,因此要確保航空安全就必須展開區域合作。

新加坡民航局與美加日泰合作 五國跨區域管理航空交通
此外,新加坡民航局與美加日泰達成合作。
目前,各國民航局只會在飛機穿過所管轄的飛航情報區時,提供導航服務。新模式將通過基於軌跡的運行,讓合作方共同規劃和優化飛機從起飛到降落的飛行軌跡,考慮因素包括天氣、空中活動、空域關閉和交通情況。
空中交通日後可採取跨區域管理形式,這將更安全、省時又省錢。新加坡民航局與四個國家的航空當局合作,完成了全球首個跨區域空中交通共同管理的實驗室演示,接下來會在實際操作環境中進行測試。
根據五個合作方日前發出的聯合文告,除了新加坡民航局,另四方是加拿大、日本、泰國和美國的空中航行服務供應者。

目前,各國民航局只會在飛機穿過所管轄的飛航情報區時,為這些飛機提供導航服務。新模式和目前不同的是,它通過基於軌跡的運行(trajectory-based operations,簡稱TBO),讓合作方共同規劃和優化飛機從起飛到降落、橫跨不同國家與區域的飛行軌跡,考慮因素包括天氣、空中活動、空域關閉和交通情況。
這類涉及多個區域的TBO預計可從根本上改變空中交通的管理方式,可取得的效益包括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將減少延誤與干擾、降低旅行成本和時間的效益最大化,以及減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經過22個月,合作方聯手制定了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先進分析工具,以及信息互換、數據安全與軌跡協商等方面的技能與方法,並在航線、交通和天氣條件的各種不同狀態中進行測試。這個項目在去年5月10日至12日成功完成實驗室演示,相關經驗和總結將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CANSO)共享,以推動TBO在全球的發展。
新加坡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兼發展司司長陳淵元說,TBO是仍在發展的概念,有望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可預測性、靈活性、安全性和效率,項目將驗證和展示這些關鍵能力。
新加坡民航局局長韓國元表示,這次的多國合作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為推動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轉型起著探路的重要作用,有利於航空交通以安全、高效且可持續的方式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