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7月16日)早上11時13分警方接獲通報,有一組屋工地挖出疑似二戰炸彈。

(示意圖)
炸彈是在陶納路(Towner Road)的預購組屋Towner Residences工地發現的,據悉,炸彈長度約為50至80公分,一發現時就停止了施工,負責人也立即聯繫了警方和有關單位。
警方疏散了大約20名工人,新加坡武裝部隊軍火拆爆組(Singapore Armed Forces 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team)確定該炸彈不會爆炸,能安全處理,不會對公眾造成威脅。
2021年4月,在芽籠12巷的一個工地也找到一個疑似二戰留下來的炮彈。事發時超過100名受影響的民眾已被移到安全地點。附近多數辦公室的員工也臨時被安排居家辦公。

在2019年11月,新加坡市中區一處工地上出現足有50公斤的空投炸彈!為處理這顆炸彈,新加坡武裝部隊(SAF)把炸彈安全引爆。

同年4月,阿裕尼地鐵站對面的芽籠23巷的建築工地也發現了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炸彈。

(這枚炸彈應該是二戰時日軍投下但未爆的航空彈,或是陸軍的榴彈炮炮彈)
二戰時期留下的陰霾現仍留在新加坡。
現如今,還有不少炸彈現在還遺留在新加坡的地下,附近的海域、商業中心...就連NTU校園內也曾發現過炸彈!

(學校決定在這一天引爆校園內二戰遺留的炮彈,請大家從早上10點起自覺撤離)
而新加坡各大建築工地一直是發現炸彈的「重災區」。
甚至在2003年,單單是新加坡的一個建築工地上,就發現了800多枚炸彈!求工地上建築工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一般來說,如果是航空炸彈,大機率是南侵日軍空襲時的啞彈;如果是陸軍野戰炮的炮彈,那麼,南侵日軍或守軍在撤離陣地時遺留下來的,都有可能,當然,後者的可能性大概高一些。

這些戰爭時期遺留下的啞彈,埋在地下幾十年後,性質本身相當不穩定,沒有人敢保證它的狀態。因此,一旦發現這類啞彈,警方會先封鎖發現炸彈的地區並疏散周圍民眾,再將炸彈交由新加坡武裝部隊爆炸物處理小組(EOD),進行專業處理。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引爆方式分為現場引爆和移去其他區域單獨引爆兩種,具體根據炸彈發現地(靠近人流或商業活動密集區與否)、炸彈性質夠不夠穩定進行實際考量。

如果炸彈的安全性功能仍然完好無損,軍方或許會將它移到一塊單獨的區域進行處置(通常是在軍方實彈射擊場)。
下方視頻就展示了新加坡軍方爆破炸彈的具體流程:
100公斤的炸彈引爆後或許只會留下這麼一小塊鐵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