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曼去年11月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訪問約3萬2000名民眾,新加坡有1135人參與。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國家的民眾都對未來的生活更悲觀。
面對不明朗的經濟前景,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多國民眾都對未來的生活更悲觀,但新加坡民眾仍普遍對政府有信心,認為政府能帶領國家渡過經濟難關。新加坡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比去年上升兩個百分點至76%,與2021年並列為歷來最高。
自2020年以來,新加坡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都達到至少70%,高於冠病疫情暴發之前。2019年是67%。

共有28個國家的民眾參與國際諮詢公司愛德曼(Edelman)的年度信任度調查(Trust Barometer)。
相較於去年,只有10個國家的民眾更信任政府,14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下滑,兩國維持不變。另有兩國因缺乏可比較的數據,或翻譯問題而被排除在外。
愛德曼去年11月,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訪問約3萬2000名民眾,並於星期三(3月15日)發表「2023年信任度調查」報告公布結果。我國有1135人參與。
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國家的民眾都對未來的生活更悲觀。
在本地,僅36%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和家人的生活會在接下來五年變得更好,比一年前少了七個百分點,是歷來最低水平。跌幅最大的是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較去年跌了多達22個百分點,緊接著是下跌20個百分點的馬來西亞。只有中國逆流而上,比去年增加一個百分點至65%。
新加坡民眾最擔憂失業和通脹
本地民眾最擔憂的個人情況是失業(90%)和通貨膨脹(71%);最擔憂的外部局勢則依序是氣候變化(70%)、國際衝突升級為核戰爭(68%)、糧食短缺(57%)和能源短缺(52%)。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本地民眾仍對政府高度信任,愛德曼在文告中說:「這顯示人們對現任領導層有信心,認為他們能帶領國家渡過全球經濟難關。」
除了政府以外,本地民眾對非政府機構和企業的信任度,都比去年來得低。
對非政府機構的信任度下降三個百分點至65%,對企業下降兩個百分點至62%,對媒體則維持在59%。
調查也發現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對政府、非政府機構、企業和媒體的信任程度存在明顯差距。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四分之三的差距達到雙位數,包括新加坡。
在本地,處於前25%的高收入者,對上述四類組織的綜合信任度有73%,最低25%收入者則只有55%,相差18個百分點。
至於其他國家,差距最大的是泰國(37個百分點),接著是美國(23個百分點)和沙烏地阿拉伯(20個百分點)。
我國36%受訪者認為,他們和家人的生活會在接下來五年變得更好,比一年前少了七個百分點,是歷來最低水平。
調查:新加坡被評為社會分化程度較低國家
在28個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新加坡被評估為社會分化程度較低的國家。超過三成本地民眾認為我國比過去更加分化,這個比率遠低於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國家。
國際諮詢公司愛德曼(Edelman)星期三(3月15日)發布「2023年信任度調查」報告,其中一個環節探討的是社會缺乏互信,進而造成國家分化的課題。
愛德曼根據民眾是否對政府和媒體失去信任、國家是否存在制度化的不平等,以及是否缺乏共同的身份認同等因素,評估一個國家的分化程度。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印度,被評估為分化程度較低的七個國家;嚴重分化的國家有六個,包括美國、瑞典、西班牙、南非、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其他15個國家處於中間地帶。
當問及是否覺得自己的國家比過去更分化,33%的本地受訪者同意這個觀點。新加坡在26個參與作答的國家當中,排第24。排名前三的是荷蘭(80%)、巴西(78%)和瑞典(73%)。
46%受訪者認為新加坡社會結構變得脆弱
有46%的本地受訪者認為我國的社會結構已變得過於脆弱;44%覺得目前社會缺乏以禮待人和相互尊重的情況,是「至今最糟糕的」。
受訪者認為,最有可能導致社會分化的是敵對的外國政府(62%),以及有錢有權者(56%)。而最能發揮影響力使人變得團結的,依次是教師(63%)、政府領導人(57%)和非政府機構領袖(49%)。
覺得國家分化的本地受訪者認為,若問題無法解決,可能導致歧視和偏見的情況惡化、國家沒有能力應付社會挑戰,以及影響經濟發展等。
愛德曼新加坡執行長魏如願在文告中說:「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新加坡要應對體系上的改變,維持一個堅強的社會結構和信任體系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