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後,堂食禁止,導致許多新加坡老字號面臨倒閉。
位於中央商業區廈門街的老字號瑞記菜館(Swee Kee Eating House)之前宣布,因為疫情,上個月30日已經結束營業。
瑞記菜館第三代傳人、36歲的Cedric Tang表示,上個月18日和19日的總銷售額僅為500元。在過去的一年裡,Cedric Tang一家為了維持瑞記的運營,已損失超過30萬元,而疫情似乎沒有結束的跡象。

(圖片來源:今日報)
歷史最悠久的瑞記關門後,「家嫂」(Ka-Soh)品牌旗下還有兩家歐南園和青木道(Greenwood Avenue)家嫂分店。和這兩家分店不同,瑞記從未做過線上接單送餐,因為在七名員工中,有六人年齡在50歲以上,使用數碼工具的能力低,他們也不能讀或說很多英語。
當2018年或2019年,信用卡機必須升級時,Cedric Tang不得不花幾個星期時間教員工如何操作。「他們害怕技術,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讓員工知道技術可以幫助他們。」

另外兩家鼎盛時期家喻戶曉的中餐廳,紅星酒家(Red Star Restaurant)和麗華酒家(Lai Wah Restaurant)表示,儘管似乎有望在13日放寬禁堂食令,但他們不確定自己的生意還能維持多久。
這兩家老字號也是因為僱傭年長員工,因此很難重新培訓他們以應付在大疫情流行期間的新業務需求。
紅星酒家的老闆表示,雖然在疫情暴發前他們就開始送餐服務,但現在他們在周末只接到約2000元的訂單,而工作日的訂單只有數百元,最多也僅1000元。

58年歷史的麗華酒家去年曾安排多數只會說華語的員工上英語課和微軟辦公軟體Excel課程,也設法讓58歲的Susan Kwa更順暢地使用POS機取代手寫單據。在麗華酒家工作了40年的Susan Kwa,在阻斷措施期間意識到 「沒有別的辦法,我必須學習」 ,便在去年12月學會英語。
當他們面臨更多的送餐訂單時,這些新技能終於派上用場。然而,雖然他們盡最大努力在追趕最新技術,引入寬頻網絡在送餐平台上接訂單,但業績仍下降高達90%。
麗華酒家的老闆表示儘管政府提供了僱傭補貼計劃(JSS)等援助,但損失很快就接近六位數。等到了高警戒第二階段,收入已降至每天不到1000元。
疫情之下,各個商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可以外出吃飯,也讓這些老牌飯店得以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