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環境局擬實行飲料瓶罐退費制,對飲料瓶罐徵收押金。(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愛喝瓶裝或罐裝飲料的蟻粉注意了:最遲到了2024年中,在新加坡的你就得為愛喝的飲料多付一或兩角錢。
不是因為通貨膨脹,而是國家環境局屆時將實行飲料瓶罐退費制(Beverage Container Return Scheme)。
環境局從即日(9月20日)起,為飲料瓶罐退費制展開約一個月的公眾諮詢。
或許是這幾個月來物價上漲讓大家驚魂未定,消息傳出後幾小時,許多網民早已迫不及待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意見,還一針見血點出了讓這項計劃成功的關鍵因素。
透過徵收押金鼓勵公眾回收飲料容器
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這個新措施:
大家購買預先包裝飲料時必須支付一角或兩角的押金,日後再將空的飲料容器帶到指定回收站,取回押金。
計劃預料將涵蓋所有預先包裝飲料,例如汽水、果汁、牛奶、啤酒及礦泉水等,這將包括所有150毫升至3升的鋁罐和塑料瓶飲料,但暫時不包括紙盒裝和玻璃瓶裝飲料。
無論飲料容器的大小和材料,所有瓶罐的押金額都將劃一。

德國Pfand系統的瓶罐回收機。(German Food, Gifts and More面簿)
去過歐洲的蟻粉,或許會覺得這個措施似曾相識。
不錯,不少歐洲國家都有類似的安排,其中較成功的例子包括德國和芬蘭。
《德國之聲》就指出,德國的瓶罐回收率達到98%,芬蘭官方宣傳網站ThisisFinland的一篇報道則透露,芬蘭2020年回收了超過20億個瓶罐,回收率達到93%。
這些數字或許讓新加坡環境局望眼欲穿,因為在新加坡民眾所製造的住家垃圾中,塑料垃圾被回收再循環使用的比例只有......6%。

新加坡組屋樓下常見的藍色回收箱。(海峽時報)
德國和芬蘭的回收計劃固然已經實行了好一陣子,但它們的成功離不開兩字:方便。
在德國的Pfand(押金)系統下,人們同樣在購買瓶裝飲料的時候,支付瓶子的押金。
要退回押金的人們,只需把空瓶罐帶到超市,投進回收機,就能領取一張現金券,到超市收銀處取回押金。
芬蘭的制度和德國類似,當地有超過五千台回收機,遍布於售賣飲料的商店中,方便人們再循環瓶罐。

組屋底層是設立回收站的最佳地點嗎?(商業時報)
超市和商店,都是絕大多數人會經過的地方。但新加坡組屋林立,網民都不約而同聯想到回收站最適合設置在哪裡:
「相信許多人都懶得將瓶罐送到指定回收站,包括我在內。嘿嘿,又有漲價的藉口了吧(笑)。
除非在每座政府組屋樓下都設立回收站,那就應該沒問題,因為這對我們來說很方便。我們可以收集空罐,有空的時候一次過送去回收。」
「如果每座組屋都有一個回收站,那就比較方便,不然多數人相信都會把瓶罐囤積起來,而這些瓶罐如果沒好好清洗,就會引來害蟲。我幾天前也看到關於類似回收機的外國視頻。」

回收計劃的另一個成功關鍵,是再循環物品必須乾淨、免受污染,於是網民建議: 「(需要)教育人們正確再循環瓶罐的方法,避免整批回收的瓶罐受污染而必須丟棄。再循環的瓶罐必須加以清洗,不能直接扔進回收箱裡。」
「完全同意。既然我們得清洗瓶罐,當局也該給我們水費回扣(笑)。當局也必須提供足夠的回收箱,讓我們退款。如果人們還得為了取回押金走一段距離,大多數人就會幹脆「承擔」這筆額外開銷。」

話說回來,即使能取回押金,消費者還是必須先支付更高的款項。
就有人索性「翻桌子」不喝瓶裝飲料,順便減少攝取糖分:

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始終是我們都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希望聰明的網民不要只停留在網上留言,而是以實際行動,幫助提高我國的瓶罐回收率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