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說,冠病疫情提醒我們,政府整體的創新、靈活與協作,對於為人民提供優質與融合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從新加坡河的清理、發展巴剎與小販中心,到培育清潔和綠化的新加坡,我國過去50年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顯著提升民眾的生活素質,保障本地的食品與水源等必要資源供應。
今年是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成立50周年。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昨天在永續部年度頒獎典禮上致辭時強調,當局除了要與合作夥伴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以外,也必須繼續建立強大的公共服務。
「冠病疫情提醒我們,政府整體的創新、靈活與協作,對於為人民提供優質與融合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推出myENV手機應用 環境局團隊獲獎
傅海燕說,對多數人來說,過去兩年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或許是冠病疫情,但我國去年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許多進展。政府於2021年2月推出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在一年後的今天,進展相當順利。
她也說,政府必須繼續採用科技進行創新,改變運作與提供服務的方式。
今年一組得獎者是來自國家環境局、負責開發myENV手機應用的團隊。當局去年3月推出新版本的myENV應用,用戶可透過這個一站式平台查詢天氣、骨痛熱症熱點、雨天溝渠和水溝水位等信息。
環境局客戶與優質服務處助理署長康秀玲受訪時說,myENV應用提供的資訊來自環境局、公用事業局,以及新加坡食品局三個不同機構,團隊需進行大量的溝通與協商。決定要優先推出哪些功能成了一大挑戰。
「我們會定期和各機構的同事開會,並將用戶的反饋納入考量,來決定如何提升應用的質量。」
康秀玲說,目前最受用戶歡迎的是查詢天氣預測以及骨痛熱症熱點的功能。團隊下來也會繼續優化myENV應用,逐步推出更多新功能。
另一獲獎團隊是食品局為應對裕廊漁港暴發大型冠病感染群所成立的反應小組。
去年7月裕廊漁港被令暫時關閉兩周時,食品局當晚立即成立反應小組,以解決本地海鮮供應問題,為漁港製定恰當的安全管理措施。
食品局聯合行動署副署長雷玉珍說,因情況充滿不確定性,由食品局數個部門組成的約30人小組必須迅速並靈活地作出應對與調整。
「我們當時連夜工作,將情況控制住。小組的團員必須肩負額外的工作,彼此之間緊密合作。」
雷玉珍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裕廊漁港重開前,小組在線上為居家隔離以及感染冠病的魚商講解當局將實施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
「儘管這些措施對他們造成不便,但他們都很願意配合與遵守,看到漁港順利恢復運作,我們都感到很欣慰。」
雖然我國的安全管理措施已放寬,小組仍繼續觀察各個批發中心的情況,確保我國的食物供應不會受到疫情影響。
我國在1972年設立環境部以處理污染與環境衛生等問題。公用局在2001年從貿工部轉入環境部,隔年,隸屬環境部的環境局也正式成立。環境部在2004年更名為環境及水源部,並於2019年成立食品局。
在2020年,環境及水源部更名為永續發展與環境部,以涵蓋這一部門所掌管的廣泛領域,同時也反映了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為慶祝成立50周年,永續部及旗下機構將推出一系列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視頻、活動以及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