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敏島展開
紅樹林生態修復計劃
料逾8000棵將自然再生

烏敏島南岸雙溪榴槤池展開本地首個大型紅樹林生態修復計劃,到了2026年,這一處料有約8000棵紅樹林自然再生,有助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及加強海岸線防護。
國家公園局也計劃在紅樹林修復計劃完成後,在這一地點建造步道和舉辦社區活動,為公眾提供休閒新去處。
星期六(10月29日),根據公園局與華僑銀行發出的文告,名為OCBC紅樹林公園完成後,預計有約8000棵紅樹林可自然再生。華僑銀行職員與來自烏敏島網絡之友的義工將在下來六年,於烏敏島沿岸種植約1000棵紅樹林幼苗。這些紅樹林預計共可吸收多達3000萬公斤的二氧化碳。
華僑銀行共捐贈300萬元給公園局,除了用來展開這項紅樹林復育計劃,也會用作紅樹林與二氧化碳儲存方面的研究。
位於雙溪榴槤的紅樹林復育範圍占地四公頃。這一地段原本擁有大量紅樹林,但大部分在90年代被清除以建造水產養殖池。養殖池在2001年已被廢棄。
公園局將採用紅樹林生態修復(Ecological Mangrove Restoration)技術,打造可自行維持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只需少量人工干預就可促進再生。
目前,雙溪榴槤池的池床低於平均海平面0.22米,不利於紅樹林生長。公園局自然保護處高級署長林良任說,下來的工作就包括把池床升高並製造斜坡,讓不同品種的紅樹林可自然再生。
「這樣一來,無論是在漲潮或低潮的時候,紅樹林苗都可被衝到斜坡上,在基質(substrate)紮根,自然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