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慘的事情莫過於居無定所,於是有一處自己的房子成為大家努力拚搏的目標。
不同於中國貴的出奇的買房政策,在新加坡擁屋仿佛成了一種標配。在國土面積僅為72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活了570萬人口的新加坡實現了「住房自由」。今天,我們就來從一位來新居住了10年的PR眼中看看新加坡的組屋究竟長什麼樣子吧~
01 新加坡一樓都空著
便民又利民
從來新加坡留學,到成為永久居民,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從新加坡組屋的特殊設計就能窺見一斑。
在新加坡組屋區,你幾乎看不到圍牆。為了方便行人走動,不管哪個門都能曲徑通幽,這樣不僅分散了人流量,也體現了新加坡開放包容的生活氣息。
為了儘可能地分散開人流量,組屋還特地將整個一樓空出來,不用來居住,而是貼心地興建了食閣、小賣部、幼兒園、託兒所、診所等服務設施,在樓下大排、下棋的大爺也屢見不鮮,即便是紅白喜事,在一樓就能統統搞定。

02 衛星城鎮
到哪都不堵車
人口密度大了,還是擔心大家聚在一起?沒關係,新加坡組屋還採用了衛星鎮的建設理念。在住宅區整體設計時,設計部門保證各個小區的居民出行400米,就有一個生活綜合體,超市、食閣、診所和其他一些生活所必需的各種經營單位都在附近。
為了有娃的家庭,附近也會有遊樂場、託兒所。為了職場人士,還有運動場、餐廳、圖書館。家裡有老人的也不用擔心,臨近社區醫療和交通樞紐,走著就能享受便利生活,別說不堵車,連車都不用開就能滿足你的生活所需。

03 有了公交站
到哪都能放心
從來新加坡讀書,到初入職場,站在新加坡街道,看到什麼最安心?地鐵站!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公交系統非常發達,每一個小區門口都有公交站,出行的人,很快就可以乘坐公交。
每個大樓之間建有空中廊道,穿行其間既安全,又不需要遮陽打傘,極為便利。如果你看到一個公交車站,就意味附近有居民區,這樣的城市設計把人都集中到了公交車、地鐵、綜合體和單位里,沒有車來車往,也能感受到組屋的便民福利。

04 從危機中誕生的新加坡組屋
防空洞了解一下
新加坡和日本同為島國,但很少發生自然災害。
但這不影響貫穿全島的危機意識,新加坡每一次都能從灰燼里誕生,憑藉的就是這種意識。在新加坡,不管組屋大小,基本都會有一個「防空洞」。這個「防空洞」,裡面配備電話、網絡,可以保持與外界溝通。以防發生地震、火災或戰爭時,也能有一個臨時逃生避難所。
裝修房子時,門鎖可以換,其他地方都可以動,圍堵這裡不可以。新加坡人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在這點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05 不為防盜的防盜窗
新加坡的寵民政策
新加坡就像其他早早步入已開發國家一樣,老齡化嚴重,所以對每一個孩子都疼愛至極。
就比新加坡的組屋都安裝了防盜窗,但新加坡治安已經到了夜不閉戶的境界,防盜窗也失去了原本治安防範。那每家每戶的防盜窗都成了看娃神器,防盜窗主要是防小孩掉下來,給每個家庭一個安全的保障。

其實,從新加坡組屋我們能看出社會的精氣神兒,包容開放,利民寵娃,在細節當中又蘊藏著發展的縮影。即便不是永久居民,只要生活在新加坡,我們都能感受到新加坡的無窮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