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關於「誰出來競選總統」這個課題,已有多人「上榜」,包括坊間盛傳的前外長楊榮文、人民行動黨前主席許文遠,也有人猜測總統顧問理事會理事、和美集團老闆蔡天寶,以及本地企業家吳振華等等。
昨天,吳振華正式宣布參選。如果他成功通過參選資格審核,將與尚達曼一起上擂台。

(本文所有照片來自吳振華網站)
吳振華,何許人也?關於他的介紹,本文放到最後。
現在先說說最重要的部分:一、吳振華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二、面對尚達曼,他勝算幾何?
吳振華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參選新加坡總統,政治素人吳振華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他的最大優勢恰恰就是「政治素人」這四個字。
為什麼?
這是因為新加坡民選總統制度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在最關鍵的兩個部分對政府進行監督:一是「用人權」,即關鍵部門公務員的任命,另一個是「用財權」,即國家儲備金的動用。
因此,憲法要求民選總統必須沒有政黨歸屬,任何人有意參選,如果原本有黨派的,必須先退黨,例如2017年哈莉瑪退人民行動黨,2011年陳慶炎退人民行動黨、陳如斯退民主黨,1993年王鼎昌退人民行動黨。
吳振華與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在於他們都曾任高官,而且長期在政黨里,而吳振華則完全沒有政黨背景。吳振華不但沒有政黨背景,他41年來掌管的這麼多家企業,沒有一家是與政府有關聯的。可以說,在「與政府有無關聯」這個方面,吳振華是「一清二白」的。

如果真到了總統寶座競技場上,其他候選人(如尚達曼)必須說服選民自己儘管曾是人民行動黨高層,在政府里曾經擔任國務資政的高職,但是,一旦當選總統,他能夠完全拋開之前的包袱,大公無私,秉公處理。
而吳振華則不必考慮這些,因為他從未有過政黨背景,無須遊說選民自己有多中立。
當然,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那就是,吳振華對政府和國會運作一無所知,如果這麼一個政治素人當選總統,恐怕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來「熟悉環境」。
另,雖然他有微觀的集團企業管理經驗,但不具備尚達曼在宏觀國際經濟和金融的履歷和才識。這也是他相對於尚達曼的一個弱點。
人都有強項和弱項。如果屆時真是吳振華和尚達曼對壘,那就得看選民是看重吳振華的中立,或是尚達曼的履歷和才識了。
第一道門檻不容易過
不得不說,吳振華的第一道門檻並不容易過。
第一道門檻是什麼?取得總統候選人資格。
憲法規定,以企業家身份尋求總統候選人資格的,他過去三年擔任一把手的企業必須有5億新元的股東權益,而且連續三年必須盈利。

從目前看來,吳振華掌管的Ossia國際集團的股東權益跟5億新元還有些距離。
對此,吳振華表示,Ossia國際集團只是他掌管的多家企業之一,他之後會做好統計,把自己名下的企業列個表,向總統選舉委員會提交,證明自己掌管的企業總值不少於5億新元。
他有自信地說:「我相信我具備資格。」
之前,吳振華透露,在2017年總統選舉之後,當局提高了總統候選人的門檻,這樣一來,具備資格的人越來越少,有可能2023年又要出現無人競選、不戰而勝的情況,於是,當時他就決定要在下一屆參加競選。
勝算有多少?
吳振華如果順利獲得候選人資格,勝算有多少?
我的判斷是,如果只有尚達曼和吳振華兩人參選,尚達曼的得票率有可能在55%至58%。
這個數據是怎麼的出來的?
我參考的是三個歷史數據,都是跟2020年大選有關。
一、在2020年大選當中,尚達曼領軍的裕廊集選區得票率是74.6%。尚達曼2001年從政就是在裕廊集選區起步,一直到2020年剛滿二十年。二十年苦功早就了這個鐵票倉,因此,我們不能拿這個數據來推算尚達曼在全國的得票率,後者肯定比前者要低得多。
二、同樣在2020年大選當中,人民行動黨總體得票率是61.2%。一般來說,由於總統不是執政者,選民對總統選舉的結果比較不擔心,更有可能願意做出其他選擇。尚達曼有深厚的人民行動黨背景,他在總統選舉中的得票率應該不會高於61.2%。
三、在2020年大選當中,反對黨整體得票率是38.8%。既然選民在總統選舉更加願意「放手一試」,那麼,吳振華的得票率應該不會低於38.8%。
我的判斷是,尚達曼的得票率應該不高於60%,吳振華則不低於40%,考慮到選民可能願意做出較大膽的嘗試,尚達曼得票率很可能介於55%至58%,而吳振華則是介於42%至45%。
當然,這是今天(6月13日)的預測。如果在競選期間出現這個或那個新聞,很可能會選情造成影響。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必須重新預測了。
會不會冒出個「第三者」?
但是,還有一個情況不可不提。那就是殺出個「第三者」。
目前的兩人當中,尚達曼屬於「體制內的」,吳振華屬於「體制外的」。如果出現「第三者」,那麼一定不會出自「體制內」。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者」與吳振華同屬於「體制外」,那麼就很有可能分散同屬於「體制外」陣營的選票。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尚達曼的得票率不會提高,但另外兩人的得票率必須降低,最後三人各自的得票率就可能形成較為懸殊的結果。
除非是,出現的「第三者」比吳振華的履歷更為亮眼,吳振華知難而退,那麼就回到二人對壘的局面。在這個新局面下,尚達曼是否還能有現在預測的55%至58%得票率,就必須看「來者是誰」才能預測了。
吳振華其人其事
吳振華最為人所知的身分,就是Harvey Norman哈維諾曼奧斯集團創辦人,把澳洲的哈維諾曼品牌引進亞洲地區,售賣消費電子產品和家具。據媒體報道,他一度掌控七家上市公司。他也是VGO Corporation的創辦人,這家公司以 World of Sports 品牌最為人所知。
他同時是 ITG International 的董事長,該公司的一個主要項目是在江西南昌的一個房地產項目,土地面積13萬7400平米,將開發為17棟公寓住宅和一座商城,估值約10億新元。

出身貧寒,白手起家
吳振華,1959年11月25日出生於馬來西亞。據悉,他祖籍是福建省金門縣,與八個兄弟姐妹在森美蘭州的一個小甘榜長大。由於家境貧困,父母無法養活他的兩個妹妹,將他們送走。另外,他的一個手足在只有四個月大的時候,由於沒有足夠的錢治病而去世。
在吳振華16歲時,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家庭是否能夠擺脫貧困。他大膽決定輟學,並開始在一家製鞋廠當清掃工,為了能夠支持家庭而努力工作。他非常堅定地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況,每天早起學習製鞋技術。憑藉著自己的積蓄和姐姐的財務支持,他在22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
據《聯合早報》報道,吳振華15歲來新加坡打工,在製鞋廠工作。他白手起家,和兩個哥哥設立的奧斯貿易公司進口時尚鞋子,過後再把業務擴展到運動用品,成立奧斯國際公司(Ossia International),代理和經銷國際名牌運動用品和休閒用品。
吳振華個人網站這麼記載:「他從5000新元的辛苦積蓄和姐姐的幫助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從事製鞋行業。隨後,他逐漸將業務多元化,涉及房地產開發、基金管理、酒店和度假村、水和廢水處理、網際網路和技術投資、房地產基金管理、企業對企業(B2B)目錄和雜誌出版,以及兩個區域連鎖店,銷售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計算機、家具和床上用品/豪華時裝、高爾夫和體育用品。」
吳振華說,在他創業的40年里,經歷了很多不確定性、挑戰和財務危機,但他選擇了勇往直前。
他在自己的網站中寫道,「從未想過我會擁有Ossia International Ltd.、Harvey Norman、World of Sports和UnitedEnviroTech,並在不同領域註冊了100多家公司。現在,我有能力養活我的家人。」
吳振華40歲時,髮妻病逝。他後來與Lysa結婚。他有四個孩子。
具有多重身份包括新加坡駐摩洛哥大使
除了企業家身份之外,吳振華還具備其他多重身份。
他是非營利組織「邊境任務」(Border Mission)的創辦人之一,也擔任新加坡駐摩洛哥的大使。宣布有意競選總統之後,他即辭去大使職務。

他也是新加坡紅十字會的理事會成員,同時也是長老會社區服務和長老會學前服務有限公司的執行理事會成員。

此外,吳振華還擔任不丹皇家大學副校長的榮譽顧問,並作為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校長的國際化顧問和諮詢師。除了這些,他還有其他一些外國高校的兼任教授和顧問。

吳振華喜愛音樂,去年考獲倫敦三一學院本科學位,主修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