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素有」花園城市「的美譽
擁有著亞洲第一的高等教育資源
生態設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大學的綠化與景觀
是如何讓學生生活充滿活力的吧!

靠近赤道
感受熱帶活力校園
1·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由MKPL建築事務所進行總體規劃。校園生活與居住總體規劃願景是建造符合大學21世紀全球領先地位的學生生活環境。總體規劃創造可持續且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校園環境,促進整合的生活/學習體驗,並鼓勵智力社區和交流。主要解決方案是在校園中心引入了一片新的中央綠色空間——肯特公園——和數個小型學生中心,在校園不同區域促進社區形成。這些中心通過整合的景觀環境以及清晰的步行通道與綠色空間相連。



1·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當紅建築——「小籠包」Learning hub學習中心
建築內有充足的室內廣場供學生進行自由交流活動,隨處都可感受到其獨有的古樸、自然與活力。

比起極具衝擊力的外表,它的室內環境更加讓人感到舒適。透明的教室,多面的屋頂花園和通透的中庭為室內帶來了舒適的陽光與微風。


2、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是繼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後,新加坡的第四所公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科大)創校校長為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院長的托馬斯.L.馬尼安提(Thomas L. Magnanti)教授。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校園空間緊湊又通透,教學樓的每層幾乎都有不同特色的屋頂花園為師生提供會面交流、餐飲休憩的空間。

中庭保留了原場地的大樹,並根據大樹製作了木製異形的及討論桌、充電站及小吧檯的一體化的休閒廣場。

4.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坐落在獅城的歷史文化中心,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將其設計成復合型的都市景觀帶來了挑戰。校園連接了城市中兩大重要藝術館,並形成了通往福康寧公園的通道。

中央花園、開放的建築地坪以及屋頂花園形成了景觀的三個層次,突出了軟質景觀連接邊緣。原有的樹木都得到了保留,廣闊的雨林植物加強了人們對於花園城這些早期綠地的記憶。建築外立面的每個窗台都點綴有精緻的綠色植物,減少玻璃窗熱負荷的同時更將建築與景觀和諧相融。

圓形階梯廣場、下沉式庭院、水池、都市景觀設施和大型的雕塑等特色元素,將每一處開放的室外空間都營造成特色空間。這種巧妙的處理手法為校園提供了類型豐富的空間用途,小型討論聚會或是全體畢業典禮都可在此進行。
新加坡的大學,大多都注重學生交流空間與活動空間的設計,而這些空間的功能多是重疊或融合的,或者彼此之間都能產生視線的聯繫。使得學生們在學習和玩耍、飲食、生活之間沒有邊界。當我們在校園道路上隨處皆可找到地方坐下來活動、討論或者學習。三點一線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