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訊)到東南亞國家旅遊要小心,喝了不幹凈的水,或者到老鼠出沒的地方,都可能染上一種細菌引起的致命疾病。
一組醫生日前在醫藥期刊Annals發表文章,報告4起求醫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上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
其中一名15歲的巴基斯坦籍女生2011年到馬來西亞玩激流漂筏後,喝下沒有煮過的河水。她來新加坡求醫時,除了發燒、嘔吐和肚子疼,化驗後發現白細胞增多、高膽紅素血症(hyperbilirubinaemia)等病症,需要注射抗生素。

一名15歲女生到馬來西亞玩激流漂筏後,懷疑喝下河水感染鉤端螺旋體。
另一起病例中,一名住在印尼的3歲女生在2013年因為發燒、腹瀉、嘔吐和肚子疼住進印尼的醫院,原本是當做傷寒來治療。後來她的右腿開始腫了起來,來新加坡救治後發現是脛骨幹骨髓炎(tibial shaft osteomyelitis)。由於她家裡有老鼠,院方安排她進行鉤端螺旋體測試,結果呈陽性。她也是注射抗生素後出院。
其他兩起病例也很相似,一名10歲女生到澳洲、印尼和大馬旅行途中曾遇到過老鼠,另一名14歲男生則是參加露營時接觸到渾濁的水。4個小病患後來都痊癒。
由於症狀並不明確,很容易跟其它病症混淆,因此研究團隊指出,出國回來的兒童一旦發燒,尤其是旅行時跟水源或者鼠類接觸,就應該化驗他們有沒有染上鉤端螺旋體病。
研究人員也指出,在日本,所有外來的、因出外旅行而染病的病例都是從東南亞國家來的。
15至34歲男性最容易染上鉤端螺旋體病。
研究指出,自2016年9月新國將這個傳染病列入必須通報的病症之一。2017年有58起病例,去年首48個星期則有48起。
醫生也指出,患病期介於2至30天,通常是在感染後的5至14天染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細菌性疾病,既影響人類,也影響動物。疾病早期階段可出現高燒、嚴重頭痛、肌肉疼痛、寒戰、眼睛發紅、腹痛、黃疸、皮膚和粘膜出血(包括肺出血)、嘔吐、腹瀉和皮疹。人類感染是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尿液或接觸被尿液污染的環境,例如水、土壤和植物。致病生物在各種野生動物和家畜中都有發現,包括鼠類、食蟲動物、犬類、牛、豬和馬。鉤端螺旋體可通過皮膚上的切口和擦傷並通過眼、鼻、口的粘膜進入人體。人際傳播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