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有新的科學證據顯示,一些感染2019冠狀病毒(COVID-19)的人並未出現任何症狀,我國本土感染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
政府因此改變有關口罩的建議,鼓勵國人若因必要活動外出,應戴上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在檢討有關口罩的建議後,昨天作出這項調整。在這之前,政府一直都建議公眾,只有在生病時才戴口罩。

(圖片來源網絡)
聯合領導工作小組的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在記者會上指出,大家接下來應儘量待在家中,若因必要活動外出,而且無法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則應戴上口罩。
但他強調,醫用口罩優先保留給醫療人員,以便他們繼續照料病患。
醫用口罩在全球短缺,儘管我國已盡力補充貨源,並加強在本地生產口罩的能力,但仍要謹慎使用這類口罩。

(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一般民眾,應佩戴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它可充當一層防護,有助阻擋飛沫。
李顯龍總理昨午發表講話時也說:「戴口罩或有助保護他人,以免你感染病毒而不自知。這樣一來,當你打噴嚏、說話或咳嗽時,可避免飛沫向外噴。
戴口罩也可更好地保護自己,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人,或因患病身體虛弱者。」
針對為何改變立場,黃循財說,政府有關口罩的立場,立足於科學建議和證據。當初呼籲國人在生病時才戴口罩,也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
「但我們如今處於不同情況,因為我們獲得的新數據和新信息顯示,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可能感染他人的證據。」
黃循財指出,世衛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在檢討有關口罩的建議。
與此同時,我國的病例情況也發生改變,從原本沒有社區傳播,到如今本土感染病例增加。政府擔心,社區中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病毒攜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