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怎麼完成數字化轉型?新中都面臨著哪些挑戰

2020年11月12日   •   1萬次閱讀

生存還是淘汰?2020年,這個嚴峻的發問一直在許多人頭上盤旋,許多企業尤其是無數中小企業都在面臨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出路何在?

積極謀求轉型或許是一個重大關鍵。

11月1日,由新加坡亞太未來商學院新加坡眼聯合推出的「亞太名家講堂」第二期 -《數字化轉型是活下去的關鍵》實踐案例直播課成功開播。本次直播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劉玲玲主講,她為新中兩國廣大學員和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精彩解讀與分享。

本次直播在新加坡-北京連線舉行

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發展「換道超車」

劉玲玲教授認為,後疫情時代人類工業化發展迎來更多挑戰,許多傳統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面臨巨大生存和發展壓力,為此中國已經開始了積極的應對。未來三十年,中國要通過工業化的轉型升級,尤其是數字化的改造,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按照這樣一個目標,中國根據當前全球的情況,進入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快速推進,逐步形成一個巨大的國際國內市場。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劉玲玲教授進行精彩分享。 劉教授指出,中國數字化轉型具備了三個條件

首先,是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和到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了,更加青睞各種各樣個性化、符合人們新的、獨特審美要求的產品,傳統企業那種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製造已經難以符合所謂柔性生產線的需求,沒有數字化的轉型,我們將無法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新消費需要,特別是國內80後出生的人口已經占到人口的一半,年輕一代人的新消費觀念、審美觀念是和數字化已經緊密契合在一起。

同時,隨著中國這幾年一帶一路的推進和實踐,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有強烈的走向現代化、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所以中國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不再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可以用全新模式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開拓更大市場,讓更多的人們生活在智能化的時代里。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在快速發展中必須通過技術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國際的合作,才能實現「換道超車」。換道超車跟以往經常提的彎道超車不同,是要通過採用新的顛覆性的技術,特別是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的技術,能夠實現中國未來的新工業化。這個新工業化,就包括了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和定製化,國內大循環市場更快形成發展,吸引全球更多的企業家來投資和貿易,拉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因此,數字化轉型對於中國未來三十年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尤為重要。

主持人新加坡亞太未來商學院品牌總監陳焱(右)與劉玲玲教授(中)和楊思群教授(左)在北京直播現場問候新加坡及海外觀眾,共同分享知識盛宴。

新加坡:智慧國政府對數字化轉型的有效監管,保持未來科技領先地位

儘管新加坡逐步要準備進入第三階段解封期,公眾的工作與生活趨於正常。「但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的感受印證了此前李顯龍總理的預判,一些行業所受到的顛覆性影響正在發生並將長久。企業必須改變經營模式才能生存,大家也在「斷路器」期間大步邁入了數字化生活時代。

為了確保新加坡企業抓住數字化的機遇,新加坡政府早已行動起來,在其今年先後推出的三個預算案中就有不少措施旨在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李顯龍總理也在勞動節獻辭中表示,政府將協助企業轉型,並且會通過「技能創前程」旗下的課程,大量培訓員工。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出台了其他措施,幫助企業向數字化轉型。

同時,為了實現「智慧國」願景,保持在未來科技發展中的領先地位,新加坡監管局制定了五年、十年藍圖,非常有效地在數據化平台和大數據優化方面進行監管,監管的效能走在企業發展之前。政府還把很多不同數據化的平台整合在一起,關注到每一個新加坡公民的實際需求,把操作簡單化。例如在防疫階段,智慧國及數碼政府在全國分發攜手防疫器,對年長者來說,即使沒有智慧型手機,也可以有完整的數據,政府醫院就會準確及時知道老人到過的場所,對哪些藥物過敏等必要信息。對民眾的民生和應用方式很切實有效。政府也推出了「全國人工智慧策略」,即在交通物流、智能市鎮與鄰里、醫療保健、教育、保安與安全五大領域,大力推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以促進經濟向數字化轉型。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根據本國國情積極謀劃,大力推廣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未雨綢繆研究並解決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和弊端,前瞻性地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值得他國借鑑。

劉玲玲教授與清華大學金融專家楊思群楊思群教授精彩互動

沒有夕陽產業,任何行業值得再做一遍

在講座現場,劉教授還以上海微電子光刻機、中微半導體設備蝕刻機、北斗衛星系統建設、恆力集團和蘇州天源的機器人應用、張蘊藍的紅領定製+柔性生產線、海爾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華為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等諸多豐富的案例分析數字化轉型的實際應用。她指出,數字化轉型可以給廣大企業和行業賦予全新的動能,所以在數字化時代,就不再有所謂的朝陽企業、夕陽產業之分,如果應用數字化轉型,中國乃至全世界所有的行業都值得再做一遍,包括生產的過程、流程的再造、工藝的改進,來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

她為公眾描述了這樣一個現在和未來:我們把數字資源和原有的生產要素相結合重新進行配置的話,人類將從數字時代中獲得更多的財富,更好的服務,更精準的醫療,更精準的教育等等,而且是綠色的。因此數字化的精確控制能夠讓我們的綠色生產更有保障,數字化的監管也更加精準,高效地管理企業生產是否達到達標排放,既可以是懲罰的也可以是獎勵的。

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現場參與直播的互動。許博士表示,此次直播相當精彩與活躍,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廣大觀眾對學習名家觀點、收穫實踐新知的熱切。「亞太名家講堂」將持續聚焦時事熱點、網際網路與新商業應用等重磅內容,聚焦後疫情時代的變化與機遇,預見更好的自己!

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與北京連線共同探討數字化轉型 此次名家講座採用多地連線直播的形式,一個半小時的主題講座受到了全球廣大觀眾的熱切關注,現場吸引了多達 3700 多位來自新加坡、中國、加拿大、韓國等地的觀眾踴躍參與。

— END —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