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各國各地購物中心閉店或縮短營業時間,但消費需求仍然存在。因此,為了方便消費者以及應對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商場紛紛推出直播帶貨、線上直購、建群賣貨等方式,讓消費者「在家也能逛商場」。

說到直播,大家就會聯想到網絡紅人,指在現實或網絡生活中因為某事件或某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走紅的人。相信大家都能列舉不少網紅人物,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甚至比演藝界大明星們更加有錢擁有更多粉絲。

(中國網紅薇婭和李佳琪)
不過在新加坡,因為疫情況,有的人開始了直播賣海鮮的生意。
30年前,張明枝女士從開始經營活海鮮生意時,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會通過網絡直播賣海鮮,成為直播的新手。由於新冠病毒的阻斷措施,明枝在竹腳巴剎的生意一下子暴跌了70%,顧客都待在家裡儘量足不出戶,她只好另尋商機,通過網絡「走入」顧客的家。
從對新科技一竅不通,到現在可以幾乎每天進行兩小時的網絡直播,張明枝接受8視界新聞記者訪問時坦言,這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嘗試:「我不是年輕人我不玩Facebook。只是因為這個上網(直播),我才會用Facebook這些。其實蠻好玩的。你拿兩、三個鐘頭出來,relax relax 在那邊唱歌、講話,很好。」

那她是怎麼開始直播售賣的呢?
她表示:「有一天,一名來自資媒局的職員來到我的檔口,問我要不要開始做Facebook直播。她們幫我們設立Facebook頁面,然後就從那時候開始做起。現在我們就開始自己做自己的直播。」
從5月6日開始第一場直播至今,張明枝已經做了七場直播。為了直播,張明枝特地聘請了一名助理,女兒也來幫忙,在幕後為她打理直播的大小事,包括為她準備器材,例如三腳架、麥克風、數據線等。張明枝在鏡頭前是生意的「活招牌」,而女兒和助理則在幕後幫忙回復網民的留言、記下網民的訂單等,讓她可以專注地在鏡頭前招攬生意。
每天早上8點多,張明枝開始從攤位挑選不同種類的海鮮。她把海鮮放入籃子裡,再把它們移到一個空置攤位開始準備直播。張明枝把手機套入三角架,接上麥克風,在9點整開始直播。「大家早安!你們這麼早起來,謝謝你們的支持。我們在等更多人上線,才開始售賣我們的第一樣海鮮。」
通過網絡直播顧客看不到也摸不到海鮮,張明枝需要更努力的描述、甚至藉助工具來呈現海鮮的大小,例如把原子筆擺在海鮮旁:「我們必須跟他講,這條魚從哪裡來、多重、多大、多少錢。」
在巴剎沒有無線網絡,張明枝只好利用自己的手機流動數據進行網絡直播。不過,每天進行兩小時的直播所需耗掉的數據非常大,因此她的女兒就把母親每個月的手機數據配套,從原本的4GB提升至77GB。另外,張明枝也得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務,替她把海鮮送上顧客家門。這些都是額外的開銷。
直播的優勢就在於可以一次過針對許多顧客:「直播你賣海鮮會面對10到30多個人,可以在三到五分鐘之內成交。如果是在巴剎,一對一,才完成一宗生意。」
當然有時候直播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張明枝仍未接到訂單。不是每場網絡直播都有理想的業績。不過,心性開朗的張明枝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還時不時在兩小時的直播中大展歌喉:「還是你要聽auntie唱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儘管目前不是很好,不是很多人支持。我還新,有一點點成績就很高興了。我希望有一天我會做得更多,抵消我的開銷。」張明枝說道。
疫情讓許多生意受波及,巴剎攤販也不能倖免。不過,張明枝仍保持樂觀,並表示會繼續直播:「這是另一個轉機,我們必須嘗試,總不能一直等下去,要不然這個疫情要到幾時誰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