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仲量聯行在9月底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加坡甲級辦公樓的空置率連續兩個季度上升,今年第三季度達到了8.3%。這一變化主要歸因於IOI中央林蔭道辦公樓(IOI Central Boulevard Towers)的完工,若不考慮新增加的供應,中央商業區的空置率與今年第一季度的5.3%持平,這表明市場需求基本保持穩定。

圖源:FACEBOOK
仲量聯行的報告揭示了在經濟逆風和新增供應的雙重打擊下,新加坡辦公樓的空置率已經攀升至10個季度以來的最高點,這對中央商業區的辦公樓租金產生了顯著壓力。然而,未來政府若停止出售土地或不再推出新的重建項目,新加坡的辦公樓市場可能會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中小企業推動辦公樓需求 趨勢持續穩定
在辦公樓需求的推動力方面,中小企業扮演了關鍵角色。仲量聯行東南亞研究與諮詢部主管蔡炎亮指出,需求主要由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和新興科技行業中的中小型企業驅動,這一趨勢在過去12個月內保持穩定。

圖源:FACEBOOK
蔡炎亮表示,當前市場狀況下,預測未來的需求頗具挑戰性,他進一步分析,基於2014年至2023年的市場吸收數據,如果未來沒有新的土地出售或發展項目,到2027年至2029年,新加坡全島各級辦公樓的供應量可能會降至5%至6%的結構性水平,屆時將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政府的決策也對辦公樓市場產生了影響。政府決定不頒發裕廊湖區的地段,並將其納入後備名單,這進一步壓抑了新辦公樓的前景,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中期內辦公樓供應將不足。
企業面臨的運營成本壓力正在增加
租金方面,由於空置率上升,租戶對租金上調的抵抗力增強。仲量聯行的研究顯示,中央商業區甲級辦公樓的有效總租金在第三季度維持在每平方英尺11.50元。與第一季度的1.4%相比,第二季度的租金環比增長明顯放緩,僅為0.7%。

圖源:FACEBOOK
仲量聯行辦公樓租賃與諮詢部主管唐業指出,由於運營成本上升,企業在租賃決策上變得更加謹慎,許多租戶在租約到期後選擇減少租賃面積,這降低了辦公樓的需求。儘管經濟前景充滿挑戰,一些租戶仍在利用當前的市場環境,升級到更優質的辦公空間,為未來重新設計辦公需求。
唐業預計,未來幾個季度,中央商業區的整體辦公樓空置率將保持高位,因為租戶搬入新辦公樓需要時間。此外,由於邵氏大廈(Shaw Tower)的完工日期從明年推遲到後年,主要辦公樓的實際可用庫存有限,供應緊張的情況將進一步加劇。
隨著全球經濟在低利率環境下逐漸改善,加上企業適應了新的工作模式和增長策略,辦公樓租金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迎來更強勁的復甦。在此之前,新加坡辦公樓市場將需要謹慎應對供需變化,以及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