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會年度家庭日活動,包括一場跨世代的音樂表演。(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紅螞蟻小時候,跟當時許多住在新加坡組屋區的孩子一樣,到人民行動黨(簡稱PAP)經營的幼稚園上課。
或許是受了方言「讀小學、讀中學」這種表述的影響,上幼稚園的那兩年都被父母親稱為「讀PAP」,這個縮略語就這樣烙印在腦海中。
隨著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會(PAP Community Foundation,簡稱PCF)在1986年成立,主要負責經營人民行動黨旗下的幼稚園,這些幼稚園就改名為PCF幼兒園,1991年又創立PCF Sparkletots品牌,在紅山一帶開設第一家託兒所。
PCF經營多年,成了新加坡幼兒教育界的「老字號」,但現在它可連老人家都一併照顧起來了。
另類的「一條龍服務」
PCF於10月6日的年度家庭日活動上宣布,最遲將在2025年於裕廊西設立新的活躍樂齡中心,並分別在裕廊東和四美設立兩家樂齡護理中心。
這些新設施預計在明年第三季度左右投入運作,兩家護理中心總共將提供近200個日間護理名額,活躍樂齡中心則將服務區內3000名至4000名年長者。
PCF目前有九家年長者護理中心,以及四家活躍樂齡中心,但隨著新加坡步入超老齡化社會,PCF除了是幼兒培育署(ECDA)的五個主要業者(anchor operator)之一,現在也涉足年長者護理。
如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活動上致辭時所說: 「我年幼時享有PCF的(教育)服務,希望到了晚年,也能就近享有PCF給予年長者的服務。這樣,PCF就能從起點到終點都照料新加坡人」。

黃循財總理致辭時說,政府致力於為新加坡人打造更親家庭的環境,為年長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是其中關鍵的部分。(海峽時報)
融入非黨員的心理健康小組
年長者需要照料,心理健康問題也是漸受重視的課題。
行動黨議員2024年2月曾在國會上提出心理健康動議,27名朝野議員和五名政務官當時展開長達六小時的熱烈討論,最後將心理健康問題列為國家重要議程。
10月5日,行動黨也宣布正式成立心理健康小組,以達成以下三個目標:
促進公眾對心理健康的了解
讓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意識到他們並不孤單
加強人們的心理韌性,以預防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小組由10名行動黨議員組成,三位聯合主席之一的西海岸集選區議員王心妍在啟動儀式上致辭時透露,小組想推動的其中一個課題,是爭取下調青年與兒童獲得心理健康援助的年齡限,從原本的21歲下調至18歲,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治療與援助。
另一名聯合主席、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也指出,小組也將融入非黨員的參與,委任八名來自醫院、社會服務機構及心理諮詢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顧問。

普傑立醫生(右二)在10月10日的活動中,同與會者交流。(海峽時報)
心理健康小組第一個公開活動,就是在星期四(10日)的一場活動上,與近100個社區組織代表,就心理健康課題交流。
聯合主席惹蘭勿剎集選區議員文禮佳博士受訪時說,小組計劃從明年起,通過三大舉措,進一步推動社區對心理健康問題者的支持。
這包括希望在每個黨支部設立心理健康大使小組,為基層黨員或義工提供培訓,確保有需要的居民及時獲得心理支持。
據《聯合早報》報道,行動黨在全島有90多個支部。
行動黨心理健康小組也在星期四的活動上,邀請13個社區志願組織組成社區工作組(Community Workgroups)定期開展活動,在各個鄰里推出更多心理健康計劃,營造更友善和關懷的社會環境,幫助有需要人群。
又是「大選要來了」?

新加坡來屆全國大選必須在2025年11月前舉行。(海峽時報)
行動黨這幾天內在基層動作頻繁,可以說是順應老齡化社會和心理健康備受關注的大趨勢,相關人員以行動黨黨員身份在媒體上出面,也許是響應黨副秘書長黃循財在去年11月的行動黨大會上的呼籲,要求黨員改善溝通方式,說明其主張、長遠目標和全盤策略,不能僅依賴政府的溝通方式。
這些措施能不能取得成果,甚至像早期的行動黨幼稚園那樣讓人們記得「PAP」這個招牌,日後自有分曉。
當然,相信也會有人把這一切解讀為「大選要來了」。
沒錯,來屆大選必須在2025年11月之前舉行,現在都已經進入2024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了,大選還真的是要來了。
但政黨競爭的理想結果,是各政黨競相為選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讓選民受益。所以,其他政黨接下來如何接招,說不定還更值得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