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泰國和中國短暫停留後,來自法國的55歲的弗雷德里克·莫雷Frederic Maury被當地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價值觀所吸引,搬到了新加坡工作,最終與他的日本妻子和兩個女兒定居在獅城。「一開始,新加坡只是我的工作地。但在這裡生活了幾年後,我覺得新加坡代表了我們的家庭——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出生地。大女兒Ayano Maury,20歲,出生於泰國,小女兒Sawako Maury,14歲,出生在香港。
由於Ayano Maury患有整體發育遲緩症,莫雷一直擔心她無法融入社會,但當她來到新加坡時,莫利女士加入了MINDS,現在在功能發展中心工作,為航空公司包裝機上用品。Sawako從小就在當地學習,她不僅結交了不同種族的朋友,還在學校學習了中文,掌握了四種語言:中文、英文、法文和日文。她還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慶祝不同的節日,如中國新年和屠妖節。莫利說:「在新加坡入籍後,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放鬆。當我和妻子變老時,至少我們會知道我們的女兒生活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回饋新加坡社會

莫雷和他的妻子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回饋新加坡社會。自從抵達新加坡以來,Yuko一直在多佛公園臨終關懷醫院彈鋼琴,為垂死的病人伴奏。莫雷還在慈善機構「願望之心」做志願者,為弱勢群體做飯。周日(8月18日),一家四口參加了在新加坡管理學院舉行的國家公民宣誓就職儀式,上台帶領新公民閱讀《公約》並唱國歌。
武吉知馬GRC議員、外交部長Vivian Balakrishnan在講話中歡迎177名新來者,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朝著共同目標邁進。據報道,該國第一任外交部長拉賈拉特南說:「作為新加坡人,不是關於血統,而是關於信念和個人選擇。」儘管新加坡人有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但他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多元文化、和諧和包容的共同目標,以建立一個可行的社會。他鼓勵新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為更廣泛的社區做出貢獻。
每年約32%新公民總月入 高於新加坡公民收入中位數

平均而言,每年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中約有32%的人的月總收入高於同年全職新加坡公民的收入中位數。民政事務部長兼法律部長尚穆根周二在書面答覆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的提問時透露了這些數字。
尚穆根先生表示,無論這些新公民在申請公民身份時是否有工作,他們都會被納入統計數據,包括家庭成員是新加坡公民的申請人、主要申請人的家庭成員以及仍在學習的人。
他還透露,平均而言,每年成為新加坡公民的人中,約有37%在申請時是專業人士、經理、高管和技術人員(PMET),而14%是非PMET。另有49%的人不從事經濟活動,包括那些基於家庭關係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主要申請人的家屬和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