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冠病患者康復後接種一劑疫苗能增強他們對病毒的免疫力,衛生部因此開放讓康復超過六個月的人接種一劑疫苗。

疫苗預約
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6月10日)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做出這項宣布。這些康復者若屬於已開放預約接種的年齡層,可從今天起登記預約接種。

由於病患若康復未滿六個月,體內對冠病病毒的免疫反應還沒消退,因此衛生部暫時只讓康復超過六個月的人優先接種。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指出,本地大部分冠病病患沒有出現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研究顯示他們的免疫反應或許沒有那麼強烈,因此就算已康復,仍有可能二度感染病毒。
「他們如果接種一劑疫苗,就能增強免疫反應,降低二度感染的風險,並且獲得更持久的保護。至於他們是否需要第二劑疫苗,目前言之過早,接下來必須根據國內外對於康復病患接種後效果的數據和證據來判斷。」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則說:「康復者也需要接種冠病疫苗,因為體內針對病毒抗體的水平是關鍵,英國研究就顯示,康復者在接種一劑疫苗後,體內的抗體水平會比較高,甚至高過接種兩劑疫苗的人。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抗體可以維持多久,目前沒有答案。」
他解釋,感染冠病如同接種第一劑疫苗,體內學習如何製造相應抗體,而再接種一劑疫苗就如同注射加強劑,因此只需一針就足夠。對於康復者是否需注射第二針,他認為如同接種兩劑疫苗的公眾是否需要第三支加強劑,尚待進一步研究才能斷定。
康復者只需接種一劑疫苗
前幾天,美國疾病對策中心呼籲新冠康復患者積極接種疫苗,這是因為科學家沒有明確新冠患者康復後,自身的免疫能提供多長時間的防護,人體感染新冠狀病毒後得到的自然免疫效果也因人而異。
抗體研究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近期的一篇研究認為康復的新冠患者需要再次打疫苗,對於兩劑型的疫苗,比如輝瑞,Moderna的疫苗,只需要單劑量就已經足夠。打疫苗最好在身體已經完全恢復以後的2-8周。

當然也不會有人阻止你打第二針疫苗,但是效果一樣,而且還會有一些副作用。如果因為旅行,需要疫苗護照,也可以考慮打第二針疫苗,不過間隔時間應該儘量長一些。
這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文章在他們對109名以前有和沒有SARS-CoV-2免疫力的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第一組人在第一劑疫苗後的幾天內產生了抗體,其抗體滴度比未受感染的人高10至20倍,在第二劑疫苗後,其滴度超過了10倍。
試驗結論
「具有預先存在的免疫力的人對第一劑疫苗的抗體反應相當於甚至超過未感染者在第二劑疫苗後的反應,」共同作者、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和醫學(傳染病)系教授Viviana Simon博士解釋說。「由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為單劑量的疫苗足以讓已經被SARS-CoV-2感染的人達到免疫力」。
「這些發現表明,在COVID-19檢測呈陽性的個體中,單劑量疫苗會引起非常快速的免疫反應,」共同作者、西奈山的Florian Krammer博士指出。「事實上,第一劑疫苗在免疫學上類似於未被感染者的加強(第二)劑。」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疫苗的耐受性普遍較好,但在兩個分組中都出現了注射部位症狀–包括疼痛、腫脹和皮膚發紅。然而,對於預先存在免疫力的接受者來說,副作用發生的頻率明顯更高,包括疲勞、頭痛、發冷、發燒和肌肉或關節疼痛。

實際應用
作者提出,以前被感染的人對第一劑量的反應強度看起來與那些以前沒有被感染的人在第二劑量後的反應相當相似。研究人員認為,兩組人的反應更強烈的原因是免疫細胞已經學會了如何識別病毒的尖峰(spike)蛋白–構成疫苗接種基礎的抗原。反應更加有力,導致對疫苗的更強反應。
西蒙博士建議使用血清學檢測方法來檢測可能存在的針對尖峰蛋白的抗體。
她總結說:「如果篩查過程確定存在因以前感染而產生的抗體,那麼對個人來說,可能就沒有必要打第二針冠狀病毒疫苗了。而如果這種方法轉化為公共衛生政策,它不僅可以擴大有限的疫苗供應,而且可以控制COVID-19倖存者對這些疫苗出現的更頻繁和明顯的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