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接連幾場豪雨導致一些地區發生突發性淹水,讓不少公眾措手不及。未來新加坡將出現更多極端天氣情況,要做好準備應付氣候變化,除了提升防洪設施外,人們也應該養成查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這個月9日公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首冊,永續發展與環境部,以及新加坡氣象署屬下的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昨天(8月31日)聯辦線上研討會,向參與者講解報告對我國的影響。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為研討會致辭時,提到人民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能扮演的角色。
她說,政府會參考最新的氣候科學研究,以及全面地評估我國的海岸防護和防洪措施,但是氣候變化將帶來更多強降雨,我國不可能完全解決突發性淹水的問題。
「因此要適應氣候變化,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加強社區韌性。長久以來新加坡人早已習慣了本地的天氣,覺得我們的天氣變化不大,不過往後大家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查看天氣預報和通告的習慣。這是提升全民應變能力的方式之一。」
公用事業局過去10年投入了近20億元提升排水設施,接下來五年將再投入14億元。容易發生水患的地區已從1970年代的3200公頃,減少到如今的28公頃。
第六次評估報告首冊著重於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科學依據,包括氣溫、海平面和降雨量的改變等。另外兩冊論述氣候變化帶來的衝擊和如何緩解氣候變化的報告將在明年初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