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全球經濟跌入低谷,經濟十分依賴於全球化和貿易的新加坡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雖然新加坡政府推出總計近千億新元的抗擊疫情財政預算案,但從根本上緩解和阻止疫情衝擊,仍步履艱難。

根據經濟指標顯示,202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5.8%,好於經濟學家預期的萎縮6%。
這是新加坡自半個多世紀之前獨立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也是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萎縮
一場新冠疫情成為新加坡經濟的黑天鵝,直接導致有史以來的最大衰退,也引發了多諾米骨牌效應,由於就業市場受到新冠疫情的重擊,2020年新加坡總就業人數創下20多年來最大降幅,其中外籍人士工作崗位受到的衝擊最大。

新加坡人力部稱,去年不包含外籍勞工的總就業人數減少166600人。非永久居民的就業人數則萎縮181500。整體年平均失業率升至3.0%的10年高位,但沒有超過2003年和2009年經濟衰退期的水平。
人力部表示,「儘管2021年開局較2020年更加穩健,但就業市場狀況仍不確定。就業市場復甦可能是是漸進的,而且各個部門的情況並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