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新加坡環境局(NEA)公布購物袋收費初步框架,擬從明年上半年起推行購物袋收費制,這項政策的落實有助於新加坡在2026年把垃圾掩埋量減少兩成的目標。

即日起至2月17日,政府通過網上徵集公眾的意見。根據環境局擬議的政策,收費制從明年上半年開始實行,好讓業者有足夠時間準備。屆時到實體超市購物的消費者,至少需要花費一角新幣買塑料袋。
超市業者可自行決定提供購物袋收取的金額,但政府建議每個袋子的最低收費訂在5分至1角。業者制定的價格必須刺激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袋,但也需要注意避免對購物量大和低收入家庭的顧客造成太大影響。
這項措施將只針對到實體超市購物的公眾,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不受影響。當局表示,會另行想辦法處理網購包裝的垃圾問題。
自2019年和2020年起,本地家庭和商業場所每年丟棄一次性用品約20萬公噸,其中購物袋占比約三分之二。據新加坡環境理事會(SEC)2018年的調查發現,每位消費者在超市平均一年索取146個購物袋。
為了提倡減塑,近來有更多零售業者自動自發,向顧客徵收購物袋費用。例如,屈臣氏(Watsons)把每周一至三定為「自備購物袋」日,這期間索取塑料袋的消費者,每次交易須支付1角。部分平價超市需要收2角才提供購物袋。
環境局表示,如果按消費次數收費的話,缺點在於消費者一次購物可能拿過多袋子,而在其他國家和城市,幾乎都按袋子數量收費。該局希望公眾能就收費模式提供意見。
至於這項購物袋收費條例的涵蓋範圍,環境局提議以年收益為標準,收益超過一定金額的業者將受管制,小型超市則可豁免。超市業者應該記錄和對外公布一些關鍵信息,包括分發多少袋子、徵收多少錢,以及如何使用這筆錢。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政策的推行不是要公眾禁止使用塑料袋,而是鼓勵大家節約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到環保低碳生活。
